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是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考试涉及的考点,下面将整理的有关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推荐: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考点之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环境毒理学与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环境卫生学研究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1)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方法
一般毒性测试方法
特殊毒性测试方法
1)致突变性测试方法:根据致突变性检测终点可将检测方法分为
①基因突变;
③染色体畸变;
③非整信体;
④DNA损伤与修复。
前3种检测终点属遗传学终点,后者则为测定在遗传学终点出现前的通道上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或损伤事件,以预测其致突变性。
2)动物致癌试验方法:主要以直接观察外源物质对哺乳动物细胞形态变化为终点,以确定其致癌性。
3)致畸性测试方法:主要系实验动物三段试验及体外致畸试验。
(2)环境毒理学监测
环境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并用,应当是今后环境监测的趋势。
目前利用毒理学方法进行的环境监测,主要可分为两类。
1.现场直接监测
2.环境样品监测
(3)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biological marker)是指机体由于接触污染物而产生可在生物介质中测定到的细胞、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改变。
1)生物标志物分类:
①接触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of exposure)
指在机体内某个隔室中测定到的外来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内剂量),或外来因子与某些靶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生物有效剂量或到达剂量)。
②效应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of effect)
指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依据这些改变的程度,可表现为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的标志。
③易感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of susceptibility)
指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其反应能力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的指标。
2)生物标志物对研究和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价值:
①体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可作为污染物危害监测和鉴定的重要指标;是定性污染物与暴露后果相联系的重要参考;
②生物标志物能应用于确定暴露一反应,暴露一效应关系和危险度的估计;
③生物效应分子生物标志物,细胞结构/功能改变标志物有助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伤机制的研究;
④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对发现环境污染易感个体和制定保护易感人群的卫生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生物标志物是当前环境毒理学研究的热点。
(4)制定环境卫生学标准的重要依据
慢性毒性试验在制定环境卫生标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设计和结果中,应当获得剂量一效应或剂量一反应关系资料,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 MNEL)和阈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 MEL),相当于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d-effect level.NOAEL)和最低观察到有害效应剂量(lowest-observed-adversed-effect level,LOAEL)。以最大无作用剂量作为外推到人体暴露安全剂量的基础,根据受试物毒作用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宜的外推方法外推到人,再换算为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浓度,作为有害物质浓度基准值,为制定该物质的环境卫生学标准提供依据。
相关推荐:
【报考专题】2020公卫执业医师考试报考常见问题/备考建议!
【报考测评】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报名条件,你符合吗?
【电子化注册】2019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电子化注册常见问题汇总!
【备考指导】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这些科目出题量占60%!(附复习指导)
“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考点之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公卫执业/助理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