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模拟题练习:胸廓视诊、心脏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心肺复苏
解析:
1.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 1:1.5。
1)胸廓形态异常: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弯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①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②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2.心脏的触诊
心脏触诊主要包括四个项目,即心前区搏动、心尖搏动、心前区震颤以及心包摩擦感。
触诊时,先以右手手掌放置于心前区感触心尖搏动的位置,然后用示指和中指的指腹触诊心尖部;正常情况下心尖搏动最强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为2.0~2.5cm的区域。
触诊心前区震颤时:先用右手小鱼际肌紧贴于心尖区感受有无异常的震动感,然后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最后触诊三尖瓣区。
注意事项:
触诊震颤时,其触诊的部位和顺序已在上图中已做了详细标识,如果触及到震颤,要注意震颤的部位和时相,若在心尖搏动时震颤冲击手掌为收缩期震颤,反之为舒张期震颤。
收缩期震颤见于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以及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舒张期震颤见于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连续性震颤见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
3.腹壁紧张度
腹部触诊前,被检者应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检查者站立于右侧。
触诊腹部时,检查者全手掌放于左下腹部,让被检者适应片刻,然后自左下腹沿逆时针方向做浅部触诊,动作要轻柔,使腹壁压陷约1cm即可,腹部的触诊主要的目的是感受腹壁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有一定的张力,但触之柔软。
注意事项:
若触诊中发现腹壁有明显的紧张感,触诊不易使腹壁下压,称为腹壁紧张度增加;见于肠胀气、气腹、急性腹膜炎的患者;若触诊中发现腹壁强直硬如板状,称为板状腹,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的患者;若触诊腹壁松软似揉面感,见于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的患者。
压痛及反跳痛
在做腹部触诊出现压痛时,用示指和中指按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被检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阳性
注意事项:
正常人腹部触诊时没有疼痛感,压痛多来自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
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受到炎症累及的征象,腹膜炎时患者可同时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称为“腹膜炎三联征”。
心肺复苏
在胸外按压之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判断救治环境是否安全,确认无危险因素后再接近病人;②接近病人后,操作者俯身,将面部贴近病人口鼻处,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同时拍打双肩,并呼叫病人,以此判断病人是否失去意识;③触摸颈动脉,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心跳骤停;④判定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后,应将病人放置在硬板床或其他硬质平面上,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男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成人及儿童胸骨下陷至少5~6cm或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
【医学教育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