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语音震颤、心前区视诊、腹部移动性浊音 、心肺复苏
解析:
语音震颤
检查语音震颤时,检查者用手的尺侧缘放于被检者的两侧胸壁,嘱被检者发长音"yi",双手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左右对比感受震颤的强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注意协助被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前胸部,检查者应站立在被检者右侧。
检查时,双手握拳,以手的尺侧缘放置在被检者两侧胸壁上,待被检者发长音yi后,双手自上而下,左右对比的感受语音传自胸壁时产生震动的强度。检查后,注意向考官报告检查结果。
若感觉到语颤减弱,常见于肺气肿、大量胸腔积液、气胸、阻塞性肺不张的病例;若语颤增强见于肺实变(如大叶性肺炎),或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洞等。
心前区视诊
在视诊心脏时,检查者应站在被检者的右侧,先俯视心前区,然后弯腰侧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顺切线位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和范围,最后观察心前区和其他部位有无异常搏动。
注意事项:
①视诊心前区隆起时,应注意胸骨左缘第3~4肋间,以及胸骨右缘第2肋间有无异常隆起。
胸骨左缘3~4肋间异常隆起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的患者。胸骨右缘第2肋间局部隆起,常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若整个心前区异常隆起见于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
②心尖搏动视诊时,应注意正常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搏动范围为2.0~2.5cm的区域。体型瘦长或肥胖者,可下移或上移1个肋间。
需要注意的是:心室的扩大,可以导致心尖搏动位置发生变化。左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扩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
另外,凡能影响纵隔位置偏移的肺部疾病均可引起心尖搏动发生改变,如阻塞性肺不张、气胸、胸膜肥厚会使心尖与纵隔同向移位。大量腹水、巨大肿瘤可以抬高膈肌,可使心脏向左侧移位;肺气肿的病人由于膈肌下移,可使心尖搏动向内下移位,若视诊中发现心尖搏动向内凹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主要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③视诊心前区异常搏动时,应注意:若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出现异常搏动,主要见于升主动脉瘤的患者。若心前区出现抬举样搏动主要见于左心室肥厚的患者。
腹部移动性浊音
叩诊前,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充分暴露腹部,检查者站立于右侧。
叩诊时,先由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当叩诊音由鼓音变为浊音时,叩诊板指不离开腹壁,嘱被检查者右侧卧位,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
如继续向右侧叩诊,发现叩诊音由鼓音转为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再次叩诊如变为鼓音,即可确定为移动性浊音阳性。
注意事项:
当腹腔内有较多腹水时,由于重力作用,腹水多聚积在腹腔的低处;当患者平卧时,腹水主要集中在腹部两侧,因此叩诊呈浊音,而含有气体的肠管会漂浮于腹中部,因此叩诊时呈鼓音。
当患者改为侧卧位时,同样是由于重力作用,腹水流向腹腔低处,导致原先叩诊为浊音的区域,会变为鼓音,出现浊音移动的现象。
因此移动性浊音阳性,可提示腹腔存在游离液体,且液体量超过1000ml。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前,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判断救治环境是否安全,确认无危险因素后再接近病人;②接近病人后,操作者俯身,将面部贴近病人口鼻处,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同时拍打双肩,并呼叫病人,以此判断病人是否失去意识;③触摸颈动脉,进一步确认患者是否心跳骤停;④判定病人呼吸、心跳骤停后,应将病人放置在硬板床或其他硬质平面上,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
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男性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成人及儿童胸骨下陷至少5~6cm或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约4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120次/分。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 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
说明:以上模拟试题摘自历年模考题,仅供参考,具体以2022年公卫执业医师辅导课程老师授课内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