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卫生资格考试大纲——药学(士)(二)天然药物化学部分
(二)天然药物化学部分 |
单 元 |
细 目 |
要 点 |
要求 |
一、绪论 |
1.天然药物化学概念及研究内容 |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
熟悉 |
2.天然药物化学在医药中的作用 |
(1)有利于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 |
了解 |
(2)促进中药现代化,提高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
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
(1)有关的几个概念,例如有效成分 |
掌握 |
(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1)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的分类及极性顺序,溶剂提取的方法及三类溶剂的溶解范围 |
掌握 |
(2)水蒸汽蒸馏法:适应提取的成分 |
熟悉 |
2.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 |
(1)乙醇沉淀法:醇沉的浓度及成分 |
掌握 |
(2)其它方法 |
了解 |
三、生物碱 |
1.概述 |
(1)概念 |
熟悉 |
(2)临床常用的生物碱药物 |
2.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 |
(1)化学结构分类法 |
熟悉 |
(2)重要的代表成分:吗啡、利血平、小檗碱等 |
掌握 |
3.生物碱的理化性质及检识反应 |
(1)溶解性:碱性、生物碱沉淀反应 |
掌握 |
(2)生物碱色谱检识 |
了解 |
4.生物碱的提取 |
生物碱的三种溶剂提取法 |
了解 |
四、糖和苷类 |
1.糖类 |
糖的分类及各类糖的代表物 |
熟悉 |
2.苷类 |
(1)苷的概念 |
熟悉 |
(2)苷的结构与分类 如氰苷、酚苷、醇苷等 |
熟悉 |
(3)苷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水解性 |
掌握 |
(4)苷的提取方法 |
了解 |
五、黄酮类化合物 |
1.概述 |
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
了解 |
2.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
(1)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
掌握 |
(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
了解 |
(3)重要的代表成分如槲皮素、橙皮苷、黄芩苷 |
掌握 |
3.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
(1)溶解性、酸性、荧光 |
掌握 |
(2)盐酸镁粉反应 |
掌握 |
(3)其它检识方法 |
了解 |
4.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提取方法 |
了解 |
六、蒽醌类化合物 |
1.概述 |
常见含蒽醌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 |
了解 |
2.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
(1)蒽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
掌握 |
(2)重要代表成分 如六黄酚、茜草素 |
3.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
(1)溶解性、酸性 |
掌握 |
(2)碱液的反应 |
掌握 |
(3)其它检识方法 |
了解 |
4.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 |
提取方法 |
了解 |
七、香豆素类化合物 |
1.概述 |
常见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 |
了解 |
2.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
(1)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
掌握 |
(2)重要的代表成分 如七叶内酯、七叶苷等 |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
(1)溶解性、与碱作用、荧光 |
掌握 |
(2)检识方法 |
了解 |
4.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提取 |
提取方法 |
了解 |
八、强心苷 |
1.概述 |
(1)概念 |
熟悉 |
(2)临床常用的强心苷药物 |
2.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 |
(1)强心苷的结构及代表药物,如西地兰 |
掌握 |
(2)强心苷的分类 |
了解 |
(3)强心苷中常含有α-去氧糖 |
掌握 |
3.强心苷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
(1)溶解性、水解性 |
掌握 |
(2)检识反应 |
了解 |
4.强心苷的提取 |
影响因素,注意事项 |
了解 |
九、皂苷 |
1.概述 |
(1)概念 |
熟悉 |
(2)常见含皂苷的天然药物 |
了解 |
2.皂苷的结构与分类 |
(1)分类 |
了解 |
(2)重要的代表成分,甘草次酸薯芋皂苷元 |
掌握 |
3.皂苷的理化性质与检识 |
(1)溶解性,表面活性,溶血性 |
掌握 |
(2)泡沫试验,溶血试验 |
熟悉 |
4.皂苷的提取 |
提取方法 |
了解 |
十、挥发油 |
1.概述 |
(1)概念 |
熟悉 |
(2)常见含挥发油的天然药物 |
了解 |
2.挥发油的组成 |
(1)挥发油为混合物,化学成分复杂 |
了解 |
(2)薄荷油中的主要成分 |
掌握 |
3.挥发油的理化性质与检识 |
(1)溶解性,不稳定性,挥发性 |
掌握 |
(2)其它性质及检识方法 |
了解 |
4.挥发油的提取 |
水蒸汽蒸馏法 |
了解 |
十一、单宁 |
1.概述 |
(1)概念 |
熟悉 |
(2)常见含单宁的天然药物 |
了解 |
2.单宁的理化性质与检识 |
(1)还原性、与蛋白质作用 |
掌握 |
(2)五倍子单宁蛋白质制剂 |
了解 |
(3)检识方法 |
了解 |
3.单宁的提取与除去方法 |
除去方法 |
了解 |
十二、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 |
1.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生产工艺 |
(1)煎煮过程中的变化 |
了解 |
(2)中药化学成分在水提-醇沉过程中的变化 |
2.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的性质 |
(1)易导致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 |
了解 |
(2)中药化学成分易产生水解、氧化作用 |
3.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制剂质量分析 |
(1)质量标性的内容 |
熟悉 |
(2)一般定性鉴别的方法 |
了解 |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