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
主要组成 | 功效与主治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
明目蒺藜丸 | 清热散风、明目退翳。 | 主治上焦火盛之爆发火眼,云蒙障翳,羞明流泪,眼边赤烂,红肿痛痒等症。类似西医之眼睑脓肿、麦粒肿等病。 | 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注:孕妇慎用。) | ||
明目地黄丸 | 滋阴清热、平肝明目。 | 主治阴虚肝热,风火上攻所致之目涩多泪,云翳遮睛,视物昏花,头目旋晕,耳明耳聋,腿膝酸软,等症。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泪贤萎缩,单纯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初期等属肝肾阴虚者,均可用此药治疗。 | 口服。每服1丸,每日2次。(注: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 ||
千柏鼻炎片 | 活血化瘀、清热祛风。 |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咽炎等。 | 口服。每次3-4片,每日3次。2周为一疗程 | ||
石斛夜光丸 | 补益肝肾、祛风明目。 | 主治肝肾两亏、虚火上炎所致之瞳孔散大,夜盲昏花,视物混花,视物不清,内障抽搐,头目旋晕以及低热烦躁,精神疲倦等症。类似西医之夜盲症,视力减退,青光眼及视神经萎缩等病。 | 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注:忌食辛辣之品。) | ||
藿胆丸 | 清湿热,通鼻窍。 | 主治鼻塞不通,鼻流浊涕,量多色黄,头痛头胀,不闻香臭等症。即西医之鼻窦炎、慢性鼻炎等。 | 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 ||
梅花点舌丹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经络毒热所致之疔毒恶疮,痈疽发背,乳痈,局部疮形高肿,根盘收束,灼热疼痛,皮肤红赤以及咽喉、龈、舌肿痛、无名肿毒等症。西医之蜂窝状组织炎、乳腺炎等体表化脓性感染、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以及口腔溃疡、牙周病等属实症者 | 口服。将药放在舌上,以口麻为度,再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3粒/次,2次/日。外用时以醋熔化,敷于患处。(注:孕妇忌服。不宜多服) | ||
六神丸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吞咽不利,喉痹失音,口舌糜烂,兼发热口渴,尿黄便秘及痈疽疮疖,无名肿毒等症。类似西医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 | 口服。每次10粒,每日2次。舌中含化后,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下。外用。取10粒开水或米醋少许容成糊状,每日数次擦敷。(注:孕妇忌服。疮面化脓溃烂者,不可外用。) | ||
喉症丸 | 消炎、利咽、止痛。 | 主治脏腑积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口渴引饮,便干尿黄及一般疮疖,无名肿毒,红肿热痛未破者。 | 口服。每次5-10粒,每日2次。舌中含化,徐徐咽下或温开水送下,小儿均减。外用。凉开水化开,涂于患处,每日数次。(注:孕妇慎用。忌烟、酒等物。) | ||
红棉散 | 除湿拔干、消肿之痛。 | 主治内耳生疮肿疼,破流脓水,痛痒浸淫等症。类似西医之急、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病。 | 外用。擦净脓水,棉棒蘸药粉敷患处。 | ||
口腔溃疡散 | 消溃止痛。 | 主治口舌生疮,灼热疼痛,口渴思水,舌红苔黄等症。即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 | 外用。敷于患处,日涂3-5次。 | ||
锡类散 |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 | 主治瘟疫白喉,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风闭塞,红肿糜烂,食水难咽等症。皆因内蕴热毒、外感时邪所致。 | 外用。少许吹敷患处,每日2-3次。 | ||
双料喉风散 |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 主治咽喉肿痛,口腔糜烂,牙龈疼痛,鼻窦脓肿,中耳化脓,皮肤溃烂等症。 | 外用。口腔咽喉诸症取适量吹敷患处,每日5次。中耳化脓先用30%双氧水洗净,再喷敷患处,每日1次。(注:一般不作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