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沟通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沟通(communication)是一个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联系。沟通的过程由六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1.信息沟通时的背景或情景 是指沟通发生时的场所或环境,它包括物理的场所、沟通的时间和每个参与者的个人特征等。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背景或情景下代表不同的意义,离开背景来理解沟通的内容往往会产生曲解。
2.信息发出者 是发出信息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组织。
3.信息 信息是沟通时发出者所要传递的、并能被接受者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观点、思想、情感、意见等。信息是沟通的灵魂。
4.信息传递途径 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或渠道。它必须是信息接受者所能感受到的,通常是与感官通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相关。
5.信息接受者 是接受信息的主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判断、理解、接受同样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情绪、推断能力的影响。
6.反馈 是指沟通双方彼此的回应。信息接受者受到信息后,经过整理、判断,将对信息的反应返回到信息发出者。
(二) 沟通的方式
1.语言性沟通 使用语言或文字形式进行的沟通称语言性沟通。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工具。
医疗机构中的语言交流分为互通信息性交谈和治疗性交谈两种。
(1)互通信息性交谈:互通信息性交谈的目的是获取或提供信息,如患者入院时护士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及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过程,都属于此类交谈。
(2)治疗性交谈:又分为指导性交谈和非指导性交谈。①指导性交谈:由医护人员为患者提出问题的实质,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患者执行,其特点是交谈进程较快,效率较高,但患者主动参与少;②非指导性交谈:是一种商讨性的交谈,沟通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处于平等的地位,患者有较多的自主权参与决策,但比较费时。
为了确保语言性沟通的有效性,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尽量使沟通双方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对系统的语言有系统的理解,避免使用患者不能理解的医学术语。
2.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接触、 姿态、手势、触摸、类语言等非语言形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它常常伴随者语言性沟通而发生。非语言性沟通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护士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非语言性表达,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提高护患双方的沟通效率。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的形式有体态语言、空间效应、类语言等。
(1)体态语言:包括仪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姿态、手势、触摸等。
人的仪表包括相貌、身材、衣着、装饰等。患者的仪表可为护士提供身体状况、职业、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线索;护士的仪表也同样会影响患者对护士的认识,护士的仪表应整洁、端庄、美观、朴实和大方。
面部表情是最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一个人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他的“喜怒哀乐悲惊恐”。护士在沟通中,善于从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到患者的真实状况,并应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尽可能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厌恶等。
目光接触是指眼神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沟通中保持目光接触,可以表示尊重对方并表示在注意听对方的叙述。
身体的姿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健康情况和自我概念。观察患者的姿态和步态,可为收集资料提供信息;护士的姿态应得体、落落大方。
手势在沟通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可以强调、加强、澄清或代替语言信息。如用热情的手势请对方坐下,会使对方感到轻松、不紧张。与聋哑人或不能说话的患者交流时,手势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护士应掌握恰当运用触摸的技巧。
(2)空间效应:是指沟通双方如何去理解和利用他们在沟通中的空间和距离,它关系到个人空间和周围环境以及他们的相互影响。在沟通中,应尊重患者的意愿,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安全感,并保持合适的距离。人际交往的距离大致分为四种:①亲密距离:指沟通双方相距小于50cm;②个人距离:沟通双方相距50~100cm;③社会距离:沟通双方相距1~4m;④公众距离:沟通双方相距4m以上。在护患沟通中,医护人员应保持对距离的敏感性,注意距离的有效性和舒适感所起的作用。
(3)类语言:指伴随语言沟通时所产生的语速、语调、语气、语量、节奏、语言的流畅性及“嗯”、“哦”、“呀”等附加音,类语言的表达反映了人说话时的情绪、情感和态度。同样一句话,伴随不同的类语言,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意义。
(三) 沟通的技巧
为使护患沟通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并合理运用。
1.倾听的技巧 倾听是通过听觉、视觉途径接受、吸收和理解患者信息的过程。
(1)全神贯注:应全神贯注地聆听。①与患者保持合适的距离,个人交谈双方相距0.5~1m为合适;②让患者有一个放松、舒适的环境和姿势,并注意患者的非语言行为,仔细体会患者的“弦外之音”;③保持目光交流;④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如不时地看表、东张西望等;⑤不随意打断患者的谈话或转换话题;⑥将患者的话听完整,不要急于下断论;⑥及时给予反馈,如轻声说“是”、“嗯”或点头、微笑等。
(2)核实:为核实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可用以下几种:①复述:将患者所说的话重复一遍;②意述:将患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遍,但要保持愿意;③澄清:将一些模糊的、不明确的、不完整的内容弄清楚,如“你的意思是……”等;④总结: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将患者所讲述的话重复一遍。
(3)反映:将部分或全部沟通内容回述给患者,尤其是患者语句中隐含的意义,让患者明确你已理解他的意思,从而保证有效的沟通。
2.提问的技巧 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来获取所需的信息。如护士恰当地提出问题,往往能鼓励患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也有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提问一般有两种: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开放式提问的问题范围广,不要求有固定的回答,如“你今天的感觉怎么样?”;闭合式提问的问题范围窄,问题的答案比较有限和固定,通常的回答为“是”或“不是”,如“你是否发热?”。提问的技巧有:
(1)善于组织提问内容:提问内容应少而精,主题明确,适合患者的理解水平,尽量将医学术语解释清楚。
(2)注意提问的时机: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某一问题未能获得明确解释前,过早提问既打断思路又显得没有礼貌,而过迟提问易产生误解,因此应抓住提问的有利时机,等待双方都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
(3)注意提问的语气、语调、语速:提问时,语气生硬、语调过高、语速过快,容易使对方反感,不愿回答;反之,容易使对方心里焦急,不耐烦。
(4)避免诱导式提问和令患者不愉快的提问: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如那些指明了自己喜欢答案的诱导式提问应避免;一些让患者不愉快的、患者不愿提起的问题应避免;不可以借助提问,强迫患者同意自己的观点。
3.沉默(silence) 在护患沟通中,适当地运用沉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沉默可以给患者以思考的时间,也可以给护士观察患者非语言行为和调整思绪的机会,尤其在患者悲伤、焦虑时,适当的沉默可让患者感觉到护士在认真地听、在体会他的心情。但如果沉默运用不适当,会使护患双方感到不自在,甚至阻碍有效沟通。
4.触摸(touch) 触摸是一种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技巧,适当的触摸可以表达关怀、理解、安慰和支持,使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平静下来,也是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但因注意触摸不能随便应用,应注意应用场合和人。
5.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 自我开放就是真诚、坦率地与他人交流沟通。如护士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来交谈,或把自己对情景的想法和感受与患者分享。
6.神经语言程序(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神经语言程序是从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动力学及计算机学发展而来的一种沟通方法,对建立信任与和谐特别有效。其方法是护士与患者沟通时,与对方采取一致的步调,如选择与患者相似的姿势、体位,说话时与患者相似的词汇、语调、语气、语速、语量,甚至面部表情和呼吸速率也与患者相协调。这将与患者建立一种信赖关系,患者可由你的呼吸速率渐渐缓和、身体姿势的放松、说话声音的降低而渐渐过渡到放松舒适的状态。
(四)阻碍沟通的因素
1.个人因素——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
(1)身体因素:如沟通双方的年龄、疲劳、疼痛因素,或有失语、耳聋等情况时,都会影响沟通。
(2)情绪状态:沟通双方或一方情绪不稳定,如兴奋、愤怒时,可出现词不达意,非语言性行为过多,影响沟通过程。
(3)知识水平:沟通双方的教育程度存在差异、使用的语言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不一致,都会影响沟通效果。
(4)社会背景:种族、职业、社会阶层、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的不同,表达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方式,对事物的理解、价值观也不同,会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
(5)其他:自我概念、个性特征、主观能动性等都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
2.环境因素
(1)物理环境:主要指舒适度,包括光线、温度、噪音、整洁度等因素。
(2)社会环境:包括周围的气氛、人际关系、沟通的距离、环境的隐秘性、安全性等。
3.沟通技巧因素 沟通技巧运用不恰当,也会影响有效的沟通。
(1)改变话题:护士对谈话内容中觉得没有意义的部分缺乏耐心,而很快地改变话题,或护士忙于工作,而轻易地直接打断谈话,都会阻止患者说出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会给患者一种护士不愿意与之交谈的感觉。
(2)主观判断或匆忙下结论:护士不顾及患者的感受而作出主观性的判断,对患者的疑问匆忙下结论,或随意指责患者的说话方式,都会使沟通中断。
(3)虚假、不适当的安慰: 当患者需要护士提供心理支持时,如果护士给予一些虚假的、不切实际的宽心话,诸如“不要胡思乱想,肯定会好的”,会给患者一种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感觉。
(4)针对性不强的解释:当护士的解释与实际情况、与患者的自我感觉不相符合,会使患者对护士不信任,就难以继续沟通下去。如“这种药治疗你的病效果绝对好”,而实际并不如此。
(五)与特殊患者的沟通
1.发怒的患者 首先进行耐心地询问,让患者自己说出发怒的原因和对事态的要求,护士表示接受和理解,并帮助患者找出解决的方法。也可规劝患者做一些可能的体力活动来发泄,尽量让患者控制自己。但护士不能以怒制怒。
2.哭泣的患者 哭泣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反应,要让他自由发泄而不要阻止,护士可让患者独处,或陪伴患者、安抚患者,递上一块冷毛巾或一杯温开水,待患者平静下来可用主动聆听的技巧鼓励患者说出哭泣的原因。
3.抑郁的患者 抑郁患者往往说话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少,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倾向,且不容易交谈。护士应多加注意和观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以实际行动使他感到护士在关心他、重视他。
4.感觉缺陷的患者 护士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不同的感觉缺陷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有效沟通。①听力障碍患者:要让患者看清护士的非语言行为,如口形、手势,说话要清楚、简短,也可用哑语、纸笔交谈,切忌大声喊叫;②视觉障碍者:先告诉患者说话人的身份再交谈,可运用触摸,对由于视力缺陷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应多说明; ③言语障碍者:问的句子要简短,可用点头、手势等方法,若患者听得懂却难以表达时,不可心急,可用记号板的方式沟通。
5.危重患者 尽量避免不必要、不相关的沟通,交谈的时间尽量短,提问以闭合式问题为好,应多使用触摸等非语言方式来进行沟通。
6.幼儿和老人 护理幼儿时,以其相当年龄水平的语言方式与之交谈,多运用角色扮演、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与老年人沟通时,要尊重他们,并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老年人往往有重听,可贴近老人耳朵,音调要低,可重复。
7.语言隔阂 简单的沟通可使用小卡片进行,在小卡片上写上片语或单词。复杂的沟通需要一个翻译,但可能会带来一些误解,因此,由翻译来沟通时,要用简短的句子,并且说完一句要停顿一下用作翻译,还要非常注意对方的非语言行为。护士应至少学几句对方的语言,如“您好”、“谢谢”之类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