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医院环境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进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基本条件,因此,创造与维护一个适宜的环境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
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有良好通风和光线、美观而安全的疗养环境。
1.温度 适宜的病室温度一般为18~20℃,新生儿室、老年科病室以及检查、治疗时室温应略高,以22~24℃为宜,适宜的室温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宁、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患者休息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室温过高,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使人畏缩,缺乏活力,在治疗和护理时,患者容易受凉。
病室内应备有室温计,以随时了解室温的变化并及时调节。寒冷冬季,病室可用火炉或暖气取暖;炎热夏季,可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此外,根据温度的变化及时为患者增减衣服及被褥。
2.湿度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而言,即一定温度条件下,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所含的百分比。湿度过高,空气潮湿,细菌易于繁殖,同时水分蒸发减少,抑制出汗,使患者感到潮湿憋闷,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尤为不利;湿度过低,室内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增加,可引起口渴、咽痛、鼻衄等,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尤为不利。
病室应配有湿度计,以便观察和调节。室内湿度过高时,可通风换气或使用空气去湿器;室内湿度过低时,夏季可在地面洒水,冬季可在火炉上安放水壶或使用空气加湿器。
3.通风 通风可使室内外空气交换,保持空气清新,并可调节室内的温湿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同时,通风又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不通风会使室内空气污浊,氧气不足,患者会出现烦躁、疲乏、头晕、食欲不振等,故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调节器,有条件者可设立生物净化室。在冬季,通风时间可根据温差和风力大小适当掌握,一般开窗30分钟左右,通风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吹对流风,以免着凉。
4.采光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种。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到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照射部位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另外,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D,因此,应经常开启病室门窗,使日光直接射入,或协助患者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以增进患者身心舒适感,但应注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者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人工光源常用于满足夜间照明及平时特殊检查和治疗的需要。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需要对光线进行调节。楼梯间、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内的灯光要明亮;普通病室除一般吊灯外,还应有床头灯、壁灯或地灯,床头灯最好是光线可调节型,其开关应放置在患者易接触的地方;夜间使用壁灯或地灯,不使灯光刺眼,以免影响患者睡眠。
5.音响 音响是指声音存在的情况。病室内必须保持安静,避免噪声。噪声使人感到疲倦不安,影响休息和睡眠。根据WHO规定的噪声标准,白天医院病区较理想的声音强度在35~40dB。医院噪声主要包括各种医疗仪器使用时所发出的机械磨擦声和人为的噪声,如在病区内大声喧哗、重步行走、开关门窗和车、椅、床轴处锈涩而发出的响声等。医院是特别安静区,对声源要严加控制。病室应建立安静制度,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病室的门及桌椅脚应钉橡皮垫,推车轮轴定时滴注润滑油,以减少噪声的发生。
6.装饰 病室布局应整洁美观、陈设简单,桌椅摆放整齐划一,床距不得小于1m,以往医院采用白色,易使患者产生单调、冷漠的感觉,同时,白色反光强,易刺激眼睛产生疲劳。现在医院的装饰可根据病室的不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颜色。如儿科病房的床单和护士服可采用粉色等暖色调,以减少儿童恐惧感,增加温馨亲切的感觉;手术室可选用绿色或蓝色,给人以一种安静、舒适、信任的感觉。病室内适当摆设一些花卉盆景,可增添生机,特别是在蓓蕾满枝时,可给人以生命和活力的启迪,提高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病室周围应有树木、草坪、花坛等,供患者散步、休息和观赏。
(二)医院的社会环境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患者住入医院,对接触的人、陈设、规则、声音及气味等感到陌生和不习惯,从而产生某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和谐的气氛,帮助患者解除不良心理反应,以尽快适应医院的社会环境。
1.人际关系 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也同生态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一样受到人们重视。在医院环境中,和睦的人际关系是保持患者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条件。
(1)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服务者与帮助者的护士处于主导地位,在与患者接触时,无论患者的年龄、性别、信仰、文化背景、过去的经历如何,都应一视同仁,在语言上善于正确应用治疗性语言,鼓励患者的治疗信心;在行为举止上要仪表端庄稳重、机敏果断;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稳、准、轻、快,以增加患者的依赖感;在工作态度上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始终以乐观、开朗、饱满的情绪去感染患者,引起患者良好的心理反应。护士应从多方面给予患者关心照顾,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使之感到时刻受到护士的关注。
(2)同室病友的关系 同室病友中的每个人都构成病室社会环境中的一员,在共同的疗养期间互相影响。例如病友间的互相帮助与照顾,交流疾病疗养的常识及生活制度,帮助新病友尽快熟悉环境,协助护理人员做好工作等。护士对这些良好的情感交流,应持鼓励态度;善于察觉不利因素并做好调节,防止消极情绪的蔓延。同住一间病室,病友们自然的构成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心理倾向,这就是群体气氛。它由患者的共同影响而形成,同时又影响着每个患者。
(3)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除护患关系之外,患者还应与病区其他医务人员之间建立一个和睦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应主动将其他医务人员和病友介绍给患者,鼓励患者与他们进行接触和沟通;护理人员也应注意调整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应该认识病人的亲属,与他们进行交流,欢迎他们来探视;鼓励病人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接触,视病人需要为其安排。近年来,家庭化病房的建立,为患者与亲属及好友的接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医院规则 医院必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患者有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条件,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医院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是一种约束,如许多事必须听从于医护人员,限制了患者自己的意愿,因而产生了压抑感;不能广泛对外接触,信息闭塞,思念亲人而产生孤寂、焦虑感;不能下床活动,又无家属陪伴,生活不便而加重心理负担等等,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情况和适应能力,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三)医院的生物环境 微生物以多种形态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各种环境中,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活动猖獗,随时随地存在于空气与各种医疗设备及任何与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上;患者的皮肤、粘膜、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引流物等,也都可能潜伏病原微生物而成为感染源。这样的生物环境,对免疫力低下或正在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威胁。为此,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院生物环境的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