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 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2)病人的心理需要:
A、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B、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 ,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C、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D、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E、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F、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3)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②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③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④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应和语有表达能力。为了使病人能畅所欲言,在交谈中可给以鼓励,希望他继续叙述,同时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在交谈中注意对病人尊重。对沉默寡言者应多启发,对兴奋多言者不能厌烦要善于引导。
在收集主、客观资料时要了解病人疾病方面的情况,还要了解病人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休息、睡眠、自理能力、爱好、认识能力,对自己疾病伪看法、应付能力、存在的思想问题,家庭角色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
在交谈中注意观察病人的外观、反应情况,病人的警觉状态,并连续观察,有意识地发现是否存在否定诊断的迹象。以及执行护理措施后的效果等。
护士应掌握一定的体检技能,包括常规生命体征及各系统的检查(望、触、叩、听、嗅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了解病情变化。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应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护理问题泪标应包括具体的达到的结果及时间。
在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时确制定协助病人达到目的的具体计划及护理措施,即护嘱。
(4)心理评估泡括行为及精神状态两方面:
①行为:行方的发生可分为两类即言语狩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说的话,非言语行为是指姿势。动作、面部表情和声调等言语以外的行为。以行为为中心,再分析其他心理评估方面。
②精神状态:
A.一般外表包括表情、衣着、修饰、任何特殊的容貌。
B.动作包括手势、步态、身体动作的协调、抽搐、颤抖、狞笑、咬指甲、绞扭自己的手、轻踏脚步,不自主移动,精神动作障碍。
C.情感包括无表情或外观表现恐惧、生气、忧郁、得意、攻击、愤恨、焦虑。
D.心情是指对方主观描述自己的感受。个人显示的心情是否适合当时情境。
E.言语和沟通包括声调、说话速度、自发性、连贯性、咬字、言谈间隔、潜在的反应(既回答前的歇息)、装腔作势、沉默(此项为评估如何说话而不是说话的内容)。
F.思考过程和内容包括先入为主的偏见、关联性、妄想、人格解体、强迫思想——幻想,语言的逻辑性。
G、大脑感觉中枢包括:(a)对人、地、时、环境的定向感;(b)对近期和远期的记忆和回忆;(c)计算能力和数学记忆力(顺背和倒背7和3的倍数);(d)一般常识(著名的领导人物、地方、事件、距离);(e)抽象思考能力,如解答一般性迷语;(f)知觉的曲解,如幻觉、错觉。
H、人格形态:依赖的或独立的,多疑的或接受的,自大的或自卑的,防卫的或开放的,控制的或松弛的。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I.其他心理方面评估:(a)动机:个体是否提出有关病情、治疗、护理或一般性的需要,要求和希望;(b)个人能力:是否能辨别个人的长处、语言能力、自我意识、创造力、特殊兴趣,与他人沟通的能力;(c)价值与信念;(d)生活方式;(e)正常应付能力:遇到困难如何处理,费时多久才能渡过难关。
J、心理测验:目的在区别器官性与精神性异常、测验智力和评估精神病理学、精神神动力学、人格和感觉。从护理的目的而论,护理工作者应重视个体的心理评估,而给以作出护理计划。心理测验分为客观的和投射的。客观的心理测验是质的评估,总括职能倾向和兴趣测验,智力测验(魏氏成人智力量表)。及多重人格量表测验。投射的心理测验是测验对刺激的反应、反射个体的幻想和个人适应能力。如完成句子测验,画人像测验等。
(5)心理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的说明,这些问题是属于护理职责范围以内,能用护理方法解决的。护措诊断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1986年召开的国际护理诊断会议上决定的,是用人类反应型态作为护理诊断分类依据。另一种是按功能性健康型态来分类。有关心理反应方面的护理诊断常见的有:
A、社交障碍:个人社会交往不足、过多或无效。
B、社交孤立:个人经受到了孤独,并感到是被人强加予的消极或威胁的状态。
C、角色紊乱:个人感受自己的角色有所改变,受到干扰,有角色冲突。
D、父母不称职:父母不能创造,个能促进抚育子女个长发展的良好条件的状态。
E、家庭应付能力低下:家庭原来有效的功能因经受应激原的挑战而处于失调的状态。
F、精神困扰:对个人的希望、信息、对社会的准则的看法发生紊乱、内心冲突、精神空虚、产生怀疑,行为和情感的异常表现。可以是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和矛盾的一种心理反应.
G、思维过程异常。由于性格和智力的应付机制障碍所引起的认知活动异常,如思想意识、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问题的解决、判断和理解方面受到干扰的状态。
H、调节功能受损:个人不能改变其生活方式或行为,以适应其健康状况的变化。
I、绝望:个人处于自认为走头无路,没有能力活动的状态,凡事被动、反应降低、感情淡漠。
J、个人应对无效:在个人面临生活需求和角色责任时,其适应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障碍,自诉无力应对。
K、防卫性应对:基于自我保护型态,个人处于反复表现错误的、过分自信的自我评价状态。这种自我保护型态是为了防卫,对肯定自我利益所感到的潜在的威胁。
L、无效性否认:有意或无意地企图否认对某一事件的认识或意义,来减少有害于健康的焦虑或恐惧的状态。
M、不合作(特定的):病人表示愿意合作,但以后由于某些因素影响而没能执行,自己也无力设法减少或消除妨碍获得成功的因素。
N、决择冲突(特定的);当面临选择与危险、失取,或对个人生命价值的挑战有关的竞争性行为时。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无法确定的状态。
O、睡眠型态紊乱:因睡眠混乱(中断或不足)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生活方式。
P、蜈乐能力缺陷:个人处于对娱乐和活动的刺激不能产生兴趣、参与感降低的状态。由于没有活动而抑郁,诉说无聊。
Q、自我形象紊乱;个人在感知自己身体形象方面受到干扰。由于身体部分缺失或丧失功能,或有认知或感受的改变。在情境方面由应激引起或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引起。
R、自尊紊乱:个人对各自我或自我能力的评价或感觉是消极的;表现自我否定、犯罪感。
S、情境性自我贬低;一种自我消极的评价或感觉,是以前自我肯定的人在个人失败或情况变化时出现的反应。
T、感知改变;个人处于所接受的刺激有量或型态方面的改变的状态,伴有对这些刺激的减弱、夸大、曲解或损害的应。
U、疼痛: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
V、预感性悲哀:在实际失落前发生的、种悲哀反应状态。
W、焦虑:一种模糊筋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焦虑本人不能识别威胁。
X、恐惧: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6)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诊断:
①焦虑:焦虑是应激引起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是由于一种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或预期的威胁而导致的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每个人焦虑的行为表现都是既复杂而又有所不同部。一、焦虑所弓!起的行为表现有内在反应和外在反应两方面:
A、内在反应:(a)大脑知觉(感受)受到威胁后,经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束传到肾上腺髓质;(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呼吸加深,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并使血糖升高;(C)下视丘促进脑下垂体活动。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d)其他生理改变;皮肤苍白,口干,出汗,排尿及排便增加,瞳孔扩张、食欲降低或过度进食,酷嗜(酒、香烟等),恶心与呕吐,甚至引起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胀气与暧气,失眠或嗜睡,疲劳,秃发,头痛或腹痛,停经,剧渴,口吃。抽搐,肌肉痉挛,心脏神经官能症(心绞痛)等。
B、外在反应:当个体面临威胁时,表现出某些行为来应付面临的威胁。一般有两种行为表现。一种是面对威胁、抵抗,来进行反抗的表现,不管结果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另一种表现逃避行为,以不安的情境退出的反应。以上两种行为表现是焦虑所引起的心理改变。常见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种。(a)愤怒:是一种个体试图去对抗威胁的应付机转。可直接地、含蓄地或间接地表达。(b)否认;是以逃避方式来应付引起焦虑的刺激。(c)伪装快乐:以否认的方式为其应付机转。逃避令人感到痛苦的情境;(d)专心于迫取某种括动:应用理智,试图脱离引起焦虑的情境之中;(e)哭泣:是个体处于无助或优伤的状态,哭泣可以帮助驱散一些与焦虑有关的挫折感。也有的个体由于无法解决压力而哭泣;(f)罪恶感:这种焦虑反应常表现在个体在做某件时才导致此种挫折,而引起心理压力排情境。(g)抑郁:一种强烈的悲伤、颓丧或不愉快的感觉,常是伴随焦虑而来表现;(h)角色失败;焦虑可以促使角色失败,而角色失败的个体也有可能产生焦虑;(i)无法有效地运用支持系统:正处于焦虑的个体、有可能无法识别并有效地向支持系统求助。与有意义的他人缺乏互惠的关系,以此表达个体的挫折感。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C、影响焦虑的因素。护理人员在评估个体焦虑行为时,应分析其影响焦虑的因素,个体受到威胁经常与三种基本心理状态有关,即无助感、隔离感与不安全感。在分析影响焦虑因素时应注意,诱发焦虑行为的刺激可能是一个,也有可能是几个。评估焦虑时应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威胁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个体的反应是适应的还是无效的,个体的反应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焦虑,焦虑反应之程度可根据其敏感度、感官反应、知觉反应不向来划分:轻度焦虑指个体能够去注意到大部分发生的事情。中度焦虑指个体注意发生了什么事的能力受限。重度焦虑指个体无法注意到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事。甚至有可能陷入惊慌状态,对周围人、事、物混乱、淡漠,全无反应。
D、消除焦虑的方法。病人的焦虑是影响正常诊疗护理和预后的重要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产生焦虑心理特点、采取各种措施以消除或减轻焦虑以保证良好的诊疗和护理效果。消除方法有以下几点,可根据病人情况作为参考。
首先应明确焦虑产生的原因,以采取适当的对策。要使病人了解诊疗护理的必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使其感到自己不是完全依赖别人的病人,而减轻其焦虑、要消除病人的寂寞感、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交往和鼓励病人之的交往,可产生积极效果。应尊重病人人格,使病人感到被尊重,并消除既往与现在个人角色之间的差距,以适应“病人”这一新的角色,冲谈这一消极心理。要使病人受到良好的治疗、医务人员的良好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有助于消除焦虑。设法分散病人的焦虑心理,合适的消遣活动可以分散病人对焦虑问题的注度力,可使用药物解除焦虑,对不易缓解的可给予安定。及时治疗及护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各种问题。
②疼痛:疼痛的心理学问题,1979年疼痛国际研究会把疼痛定义为“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联系或用这种损伤来描线的不舒适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个定义显然考虑到有两种因素:陕痛与机体的绒织题伤相联系(与身体器官的物理,化学损伤或病变造成的结果有关)另外疼痛与某种心理状态相联系(疼痛是一种感觉,同时又是一种不敷服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油此看来,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生理状态。由于疼痛作为一种感觉即没有确定适宜刺激又难以精确地确定发生的部位,而更多地是一种心理体验、心理感觉或心理状态。因此,对疼痛较难测量又不易确定疼痛的绝对指标。
A.疼痛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
(a)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通过疼痛的反馈作用,才能使机体回避可能损害机体完整的危险刺激。如刺伤、烧伤、烫伤,如果痛觉将对机体造成不良后果
(b)疼痛是身体异常极态的一种警报。人在身体不适时常常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同时可以有某他躯体和情绪反应,这样就促使人们及时寻求相应的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延续病情。
(c)疼痛还可以是一种心理防御性症状,可称为转换性疼痛反应,来表达一种隐蔽的及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心理矛盾冲突。或在无意得中不能实现的欲望。这种状况容易在癔病性格的人发生。
(d)疼痛的情绪反应可以成为一种恶性刺激,由于疼痛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反应可造成植物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容易造成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出汗,肌张力增高,血液系统变化。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等,持续出现,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身体的损伤。
由于疼痛所伴随的是消极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疾病的恶柱循环。对疾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B.疼痛的心理护理:由于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原因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对机体的组织损伤给以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外,采用心理治疗护理也有显著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疼痛治疗中心。其治疗方法除了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外,主要择用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护理措施。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a)催眠暗示疗法: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以产生或增加痛。但采用良好的暗示也可以消除疼痛,特别是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以使病人放松、消除病紧张。焦虑情绪和提高病人的痛阈,这样就可以取得减轻疼痛或终止疼痛的效果。
(b)生物反馈疗法和松弛疗法:借助于电子仪器或训练引起松弛反应,达到心理的放松和安静,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的有渐进性放松疗法,自身训练疗法,如气功、超觉静坐等,此外,肌电反馈治疗、脑电反馈治疗、皮肤电反馈治疗也可应用;
(c)行为自我控制治疗:医护人员及家属参加病人的自发调整,防止病人替换性疼痛症状的出现,如对病人的适当积极行为表现给以正面的积极鼓励和关心,对于病人不恰当的疼痛表现不予积极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行为,以利于矫正不恰当的疼痛行为表现。这种替换性疼痛常常是臆病患者的癔病性反应或抑郁症的痛痛反应。据国外某疼痛中心统计,因疼痛就诊的患者最后确诊为抑郁症者占87%,而用抗抑郁剂以后疼痛均经解。
(d)其他:对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注意力转移,创造积极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注意消除消极的环境因素等,对缓解或消除疼痛也很重要。
③恐惧:恐惧是由于一种被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唐若不安的情绪状态。恐惧所以不同于焦虑而在于本人能识别这种威胁和危险。是病人经常对各种健康问题、情境或矛盾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A.常见原因:病理生理方面,由于躯体部分残缺或功能丧失。伤残、突发危、急、重症性疾病,疾病晚期等均可弓起恐惧。情境方面,由于对住院、各种新异检查、治疗、麻醉、手术、疼痛等的恐惧。对陌生人及环境,失去亲人及缺乏知识感到恐惧。年龄因素方面,儿童期多因黑暗、陌生人或因受他人影响而发生恐惧。青春期多见于转换学校,在社交和智力方面的竞争、以及考虑独立生活问题时造成恐惧。成年用多因婚姻、妊娠要当父母而恐惧。老年期多为退休、功能丧失,预感到衰老面临死亡而产生恐惧。
B.诊断要点:直接叙述感到的威胁和危险,可以是巳存在的、潜在的、或想象的。对于一件有威胁的事、物或人有控制不住的害怕、紧张感。在恐惧时可出现脉搏和呼吸进快、血压升高、不安、双手发颤、出汗、提问题多、唠叨。说话时声音发颤或音调改变等。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C.护理目标:通过一些措施帮助病人找出合适的应付方式、以达到维持心理平衡。并鉴别有效的和无效的应付行为。
D.心理护理:设法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促成因素。
(a)对环境陌生:护士应缓慢而平静地介绍环境,环境中应光线柔和,避免各种刺激,尽量按照住院前的生活规律制定计划,鼓励其对情境逐渐掌握;
(b)在个人受到各种刺激时:护士尽量与病人在一起直到恐惧消失(也可倾听病人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以进行抚摸,必要时间抱紧病人有助于维持镇定,可能时由家属守护身旁;
(C)在对自尊心有威胁时: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感到无助、愤怒等),对其正确的估计予以支持,对正常的应付机制加以表扬;
(d)儿童的各种恐惧:护士应促供表达恐惧的机会和学习如何健康发泄悲愤和悲哀向儿童解释疾病和疼痛,提供控制恐惧的方法,帮助父母理解儿童恐惧的心理状态与解决办法,共同作好儿童心理护理;
(e)进行保健教育与指导:在病人恐惧感有所好转时,提出值得注意的行为问题以引起今后注意,并指出正确的适应性行为。指导病人控制恐惧的方法,利用某些活动分散恐惧的强度;对进行各种治疗,手术前作较切合实际的介绍以减轻恐惧和消除不息反应;
(d)松弛方法。如听音乐、呼吸练习、松弛术、引导幻想、催眠、读书及参加各种活动等。
④悲伤:对已存在的、已觉察到的和预感到将要出现的丧失亲人或重要事物(包括身体的附属部分、财物、自尊、工作、理想等)时的一种心理反应状态;悲痛心情可表现哭泣、懊丧、忧愁、愤怒等,也可有饮食习惯的变化。睡眠及做梦方面的改变及活动社交的变化,对工作的重视不如以前,并可有行为发展上的退化现象,严重者可表现抑郁、否认、强迫病、幻觉、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念头、行退缩为和冷漠行为。
A、胡理目标:
(a)使个人对生活抱有希望;
(b)个人能够表现出他的悲伤;
(c)个人可以陈述死亡或丧失对他的意义;
(d)由其他主要亲属分担他的悲伤
(e)参与与对未来作出决定;
(f)对其他尊要亲属表现关心。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B、心理护理措施:
(a)首先应估计悲伤的原因、促成因素和估计对个人反应,如缺乏支持系统、否认、震惊、愤怒、抑郁、内疚、恐惧、依赖、无力、悲伤、患病史、人格结构、与丧失的人或物之同关系的性质;
(b)尽量减少或消除原因及促成因素,促进信任关系及个人的价值感;支持个人和家庭的悲伤反应;促进家庭团结及相互支持;鼓励本人分散其关心。帮助找到支持力量(亲密朋友);
(c)促进每个反应的悲伤行为、如否认,开始支持随后增进理解。隔绝,指定时间听取个人和家庭意见,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抑郁,通过个人和家庭交谈。积极提高自我价值。愤怒,为减轻愤怒,允许哭泣、听取和表示关心。内疚,促进直接表述情感,寻求消除内疚的方法,如将话题转向未来;(d)允许表达悲伤的情感;鼓励个人和家庭进行生活回顾,重新评价以往生活经历,并是他们具有新的意义;(e)识别潜在的病种性悲伤反应:如妄想、幻觉、恐怖感、强迫症转换性癔整、自杀迹象、困难的哭泣、对环境失去控制、绝望、无助状态。对有潜在的病理性悲伤反应的个人给以咨询。(f)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安排:对孤独、抵制、愤怒等的表现现应说其后果。彻指易个人及家庭能摆脱过去,面向未来,建立的生活目的。对病理性反应进行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