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1.详询妊产史。末次妊娠若为葡萄胎者,在良性葡萄胎排出后1年以内发生病变者,恶性葡萄胎可能性大;超出1年者或末次妊娠为足月产或流产而此次发生滋养细胞疾病者,多为绒癌。
2,病史中常有阴道出血、咳嗽、咯血、头痛以及视力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3.妇科检查有子宫增大、变软、压痛、宫旁肿块和阴道转移结节等。
4.尿和血中的HCG逐步升高。
5.如有转移,肺部X线摄片可见棉团样阴影。
6.诊断性刮宫:如刮出水泡,不能鉴别良恶性,需观察血HCG的变化,如刮出组织为绒毛组织则有诊断意义,镜下找不到完整的绒毛,可见增生的滋养叶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及血管,伴有大片坏死及出血,结合病史可诊断为绒癌。
7.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如一过性脑缺血症状(跌倒、失明、失语),或头痛、呕吐、偏瘫抽搐等症状。应行眼底、脑电图及CT扫描检查。
8.疑有肝、肾转移者,如有肝区痛,肝脾肿大,黄疸等及肾肿大,血尿等应行肝、肾B超及CT检查。
9.临床分期。I期:病灶局限于子宫。Ⅱ期:近处转移;ⅡA期:转移至宫旁或附件;ⅡB期:阴道转移。Ⅲ期:肺转移。ⅢA期:单个转移,直径不超过3cm,或多发转移总面积不超过一侧肺之一半;ⅢB期:肺转移超过ⅢA期范围。Ⅳ期:全身广泛转移:如脑、肝、肾、肠、皮肤等处转移。
「治疗」
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年轻渴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单纯化疗不切子宫。
1.手术一般采取次广泛子宫切除(包括游离输尿管,切除宫旁静脉丛和约1~2cm的阴道)。年龄在40岁以下者应保留一侧卵巢。术前2~3d即开始化疗,以防术中瘤细胞扩散,术后再继续完成l疗程。如子宫过大或宫旁有转移,可先化疗数疗程,待子宫及转移灶缩小后再行手术。
2.常用化疗药物的用法、剂量和反应见第三篇第五章有关常规。
3.药物选择须根据病情与耐药情况选择。一般氟尿嘧啶对阴道、盆腔的转移疗效较好,而更生霉素则对肺转移更为有效,更生霉素与消瘤芥或抗瘤新芥合用可加强疗效。病情较重者则首选氟尿嘧啶和更生霉素联合治疗。
4.疗效观察。停药l周及第2疗程开始前,应作血和尿的HCG测定、胸部X线摄片及盆腔检查,如疗效不满意,即应考虑改用其他化疗药物。
5.常见部位转移的治疗
(1)外阴及阴道转移:5-氟尿嘧啶静滴或局部治疗效果较好。如有活动性出血,可考虑局部切除、缝合,不能手术者才用纱条填塞压迫止血。
(2)肺转移可全身化疗。如有孤立转移瘤对化疗反应不满意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3)肝转移可全身化疗或经肝动脉插管注射5-氟尿嘧啶。如出现肿瘤破裂出血,可剖腹缝合止血,肝脏局限性转移瘤可行手术切除。
(4)脑转移:①脱水治疗。②全身性化疗:5-氟尿嘧啶合并放射菌素D治疗。③鞘内化疗:甲氨蝶呤,10~15mg鞘内注射,1/1~3d,4~5次为1疗程。④颈动脉插管:主要用5-氟尿嘧啶或溶癌呤可经颞浅动脉插管持续灌注。⑤手术切除:单个脑转移瘤,定位明确,化疗效果不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治愈标准」
治疗结果达到以下标准者认为完全恢复:①临床无症状;②肺转移完全或基本消失;③血HCG含量低于1001U/I(血清放免试验HCG<20μg/m1),巩固治疗1~2疗程,即可停药出院,观察3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随访」
治疗至尿浓缩试验转阴后或血HCG正常后,每月或隔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半年1次,连续2年,以后每年1次,持续至5年。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盆腔检查、X线胸片和血或尿中HCG测定。如有癌肿复发,须及早再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