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临近绝经子宫肌瘤未必切 1

  女性应从日常蛛丝马迹的生理变化中学会自查,及早发现病情。子宫肌瘤需不需要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有无症状来决定。

  眼下,不少人都谈“瘤”色变,一些女性一旦发现自己有子宫肌瘤就非常惊慌。在各大医院的妇科门诊,很多子宫肌瘤患者都很紧张地问医生:这种病很严重吗?是不是一定要做手术?什么时候该切?用中医疗法有效吗?会不会恶变成癌症……

  针对这些常见疑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妇科主任陶莉莉教授认为:女性应从日常蛛丝马迹的生理变化中学会自我检查,及早发现病情。需不需要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及有无症状来决定。目前在治疗上,可通过西医手术剔除肌瘤,也可用中医药来调节人体的雌激素水平,增强新陈代谢能力以抑制瘤体增长速度甚至使其缩小。她建议,症状不明显或较轻、接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的患者,在药物的保守治疗中可考虑中药治疗。另外,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对于抑制子宫肌瘤也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接近绝经肌瘤或自然萎缩

  据陶莉莉介绍,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结节。它一般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发生率在20%-50%,40-50岁发病率超过50%。子宫肌瘤的大小差异很大,小的直径可在1厘米以下,大者可比拳头还大。而且肌瘤的数目也不一定,少者可仅为一个单发,多者可达数百个。

  陶莉莉指出,子宫肌瘤的确切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据临床观察发现其与局部高雌激素有关。一旦发现了子宫肌瘤,也不顺利考试分担忧,至于需不需要治疗、该采用何种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和有无症状来决定。若肌瘤小且无症状,对身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通常不需要治疗,尤其是接近绝经年龄的患者,雌激素水平低,肌瘤可自然萎缩或消失,但需每3~6个月复查一次,如复查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但如果B超发现子宫大小超过妊娠子宫2.5个月大小以上或症状严重致出血较多并继发贫血的患者才考虑手术治疗,如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而对于子宫增大在妊娠子宫2个月大小以内、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并且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的患者,则给予药物治疗。

  中医:活血化淤,消瘤与调经兼重

  陶莉莉说,在药物的保守治疗中,中医药有独特的作用。其实,中医古文献很早就有类似的治疗记载——如《灵枢-水胀》篇中所提到的“石瘕生于胞中”,伴月经失调,指的就是子宫肌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症瘕”范畴,淤血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活血化淤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基本大法。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寒邪乘虚进入子宫,使淤血凝结,并与内湿相结合,长年累月发展而在宫内形成肌瘤。中医辨证论治兼顾月经周期,可达到消瘤与调经的双重作用,月经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的患者,经期可以调经兼控制经期失血过多,以利于失血过多患者经后机体的恢复。

  对于不方便煮汤药但又想用中医保守治疗的患者,陶莉莉推荐了一些临床疗效较好的中成药供选择,如橘荔散结片、宫瘤清胶囊、桂枝茯苓胶囊、平消胶囊、大黄庶虫胶囊等。

  橘荔散结片:具有行气散结、软坚敛涩、益气活血消淤的作用,多用于气滞血淤型的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者特别适用);

  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淤、消淤散结的作用,用于各种类型子宫肌瘤尤其是血淤型的患者;

  宫瘤清胶囊:具有活血化淤、消淤破积、养血清热的作用,可用于血淤症明显的子宫肌瘤;

  平消胶囊:具有活血化淤,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功效,故临床上常用于体质较虚的血淤症的患者;

  大黄庶虫胶囊:它攻破力强,可用于体质较壮实的淤血明显的子宫肌瘤患者。

  外治:可尝试针灸,忌暴饮暴食

  陶莉莉指出,除汤药、中成药之外,针灸、穴位注射、灌肠、外敷等外治法的临床疗效也较显著,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肌瘤的增长,改善身体症状;而对于动过手术的患者,外治也可防止肌瘤复发及软化瘢痕。这类疗法具有副作用少,远期疗效好的特点,在子宫肌瘤患者保守治疗方面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对于治疗后能否使子宫肌瘤完全消失这一方面,尚未有相关临床统计数据资料说明。

  另外,中医还比较强调对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积极调护。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对于抑制子宫肌瘤也起到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据有关研究表明,高脂肪食物促进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故肥胖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建议子宫肌瘤患者饮食方面宜清淡,坚持低脂肪饮食,不要暴饮暴食,特别要注意下列的食物禁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