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骨肿瘤发病率低,大约只有其他组织肿瘤发病率的十分之一。多数放射科和骨科医生平时很少见到骨肿瘤,缺乏经验,一旦误诊和漏诊将使患者延误治疗或出现不必要的治疗。下面谈谈骨肿瘤及相关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合理使用影像学方法骨肿瘤的检查方法有X线片,CT,MRI,超声,血管造影(DSA),骨扫描等,各有优劣势,互为补充。
X线片仍然是疑为骨肿瘤病人的第一步检查方法。皮质骨、松质骨和软组织对比明显,X线片能很好显示骨结构改变,显示骨关节的整体及关系。同时也要认识X线片的不足,平片是投影,组织相互重叠,如脊柱骨盆等重叠部位病变就应该做CT或MRI检查。X线片阴性而病人有症状时,或软组织的密度对比差,平片显示不理想,都应该做T或MRI检查,MRI可显示病变的解剖关系。超声检查能很好显示软组织病变,尤其对区分肿物的囊实性及血运情况非常准确,不足是对显示骨内病变有限。骨同位素扫描能通过一次检查显示全身骨骼有无病变,对确定肿瘤是单发还是多发,以及有无骨转移有很大帮助。骨肿瘤肺转移以肺CT扫描为好。所以,放射科、骨科医生应该了解影像手段的各自特点,根据病人病情,量体裁衣,合理使用,以最少的费用,最快的速度,达到为临床准确诊治病人提供参考。
建立骨肿瘤登记和数据库因骨肿瘤很少见,国际上都采取多中心合作收集病例。目前规模大的数据库有美国肿瘤登中心近万例,德国骨肿瘤数据库和荷兰骨肿瘤数据库(近8000例),美国Dahlin根据数据库编写的BoneTumors是骨肿瘤最权威的参考书。我国目前还没有大的数据库,我们目前正在着手建立数字化骨肿瘤数据库,通过对库存胶片的扫描数字化,及利用放射科PACS系统收集骨肿瘤病例影像学资料,建立文字数据库。
传统以胶片形式保存病历存在下列问题:胶片不易保管,不易查找;占空间,存放随时间而褪色;易受潮湿、水和火等自然灾害损害;胶片一般只存一份,损害后无法挽回。而数字化图像不会随时间而改变,数据库可以做成多个备份,异地存放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多中心合作也是建立大样本数据库的有效途径,青岛医学院曾做过多中心协作收集骨肿瘤病历,取得很好成绩。
建立会诊机制多数医院放射科平时很少见到骨肿瘤病例,经验少。欧美各国一般都有专门骨肿瘤诊断中,由放射科,骨科和病理科医生组成。随着远程会诊成为可能,当自己对骨肿瘤病例影像诊断没有把握时,应该寻求有经验的单位咨询,请他们会诊以免误诊。
影像、临床和病理缺一不可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三者缺一不可。例如骨化性肌炎影像表现有时与骨肉瘤或软组织恶性肿瘤相似,这时临床上如有明确外伤病史,对确立诊断有很大帮助。又如疲劳骨折时影像表现可与骨肉瘤相混淆,疲劳骨折病人常有近期高强度训练史,后减轻,这些病史有助于诊断。应特别注意骨化性肌炎和疲劳骨折,病理活检往往不一定能得出诊断,因此影像和临床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病例根据典型影像学表现可提示明确诊断,而大多数情况下,影像学只能提示病变性质,确诊有赖于病理。同样病理人员也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才能做出正确诊断。要注意,骨肿瘤各部分的组织成分不同,所以取材部位和取到的组织多少对诊断非常重要,而影像学资料可作为活检选点参考。穿刺本身可以激惹肿瘤,并可能引起肿瘤种植,所以活检要作为治疗的一部分,统筹计划。
总之,骨肿瘤发病率低,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在骨肿瘤者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强调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和病理资料。对疑难骨肿瘤病例应该可以寻求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