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ultrasound)是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针对体内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1]。肾脏是介入性超声最早应用的脏器[2]。经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是通过穿刺获取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肾脏病变性质的一项新技术,对提高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自2002年7月开始至今,我科共对191例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术,在护理配合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91例经皮肤肾穿刺活检术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87例,女104例;年龄13~75岁,平均36.6岁;9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周小血肿,占4.7%;无一例损伤周围器官,无一例感染。
2.手术方法
采用全自动活检枪穿刺法。术前超声介入室要用紫外线消毒1h,超声探头置于2%戊二醛溶液中消毒备用;患者排空二便后,俯卧于床上,腹部垫一宽15cm,厚10cm,长40cm沙袋以固定肾脏。术者在超声直视下用穿刺探头选好穿刺点(一般取右肾下极),穿刺点定位后,测量好皮肤到肾包膜的距离,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铺孔巾,用5%利多卡因5ml逐层局麻至肾表面,用手术刀尖切开穿刺点皮肤,将一次性16cm×16cm(小儿用18cm×18cm)巴德活检针经超声穿刺探头刺入,在B型超声直视下可见肾活检针刺达肾包膜时,停止穿刺,套上肾穿枪,嘱患者屏气,迅速打枪,肾活检针自动弹出钳取肾组织,取材后拔针。拔针后由手术助手双手交叉在穿刺点上按压,常规穿刺3次后用络合碘消毒伤口并包扎,外加小棉垫压迫并捆上腹带后,平托到平车上,送回病房。将所取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固定后送病理科检查。术后3日及1周予“双肾”超声复查有无肾周血肿。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有创检查项目,患者对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肾脏”被穿刺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和术后造成不良后果等;因此,应向患者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再生能力,肾穿刺活检术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术中、术后配合的要点和重要性;说明情绪紧张可使血压升高而增加术后出现血尿的机会,屏气不当会给手术成功带来困难等。护士应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以获取患者的有效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前应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签字同意。
3.1.2完善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详细了解病史,进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型测定,并行肾脏超声检查,了解双肾大小、形态、肾皮质厚度、内部结构,做到心中有数。
3.1.3术前准备训练患者床上解大、小便,以保证术后24h绝对卧床休息;训练患者俯卧位吸气、屏气动作;清洁局部皮肤。术前备血,做好普鲁卡因皮试,术前3天根据病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3,术前可根据医嘱应用镇静药。血压高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术前2天停用扩血管、抗凝药物。嘱患者排空膀胱。
3.2术中护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于肾穿刺活检术是在超声穿刺室内进行的无菌操作,无家属陪护,患者难免心情紧张,俯卧在沙袋上可引起胃肠不适;因此护士应及时给患者以心理支持,用温暖、体贴的语言安慰患者,随时帮患者擦汗,必要时伸手握住患者的手,利用肢体语言及言语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勇气,使手术顺利进行;严格无菌操作,穿刺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3.3术后护理
3.3.1术后常规护理术后需仰卧硬板床6h,以后可在床上翻身,绝对卧床休息24h,以减少出血。术后3天内不能淋浴或盆浴以免伤口感染,术后1周内禁止剧烈活动、咳嗽、喷嚏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轻度利尿,避免出血形成血块而阻塞输尿管。局部使用沙袋压迫止血,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
3.3.2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h内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尿的颜色、有无腰痛等症状;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连续送检尿常规3次,并观察血尿情况,如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肉眼血尿持续等出血征象,应及时处理。
4.小结
肾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有创性检查,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至关重要,同时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护士的言语、表情行动、神态均能对患者发挥作用,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81-182.
2.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