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护理体会

  肺心病是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肥厚与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1],是临床的常见病。此病多为老年患者,病程长,合并症多,急性期紧急多变,临床上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总结本院收住的肺心病急性期病例33例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2003年11月~2006年3月住院患者,男29例,女4例,年龄59~85岁,平均65.3岁。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2.1.1体位肺心病急性期神志不清,宜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痰液的咯出、呼吸困难的缓解,减轻心脏的负担。患者头部要注意不能向前屈曲,以防止发生窒息。

  2.1.2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避免探视,保持室内外安静,这样可以减少机体内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禁止吸烟,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病情缓解后恢复期可适当运动。

  2.1.3饮食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给患者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并鼓励患者进食,以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予低盐饮食。

  2.1.4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对体弱卧床、痰多而黏的患者,宜每2~3h帮助翻身一次,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并在呼气期给予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神志不清者,可进行机械吸痰,需注意无菌操作,抽吸压力要适当,动作轻柔。

  2.1.5口腔护理和褥疮护理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多采用张口呼吸,空气未经鼻腔湿润净化直接进入呼吸道,加之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极易发生二重感染。因此,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湿润、清洁。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多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且自身活动不便,容易发生褥疮,协助或嘱其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擦冼,局部用30%红花酒精按摩,保持床单位干净、干燥、平整,不使用破损的便器和强行塞拉便器;并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改善营养不良。

  2.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神志、呼吸、血压等。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性格及神志的变化,往往是脑组织严重缺氧,甚至肺性脑病的信号,如出现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要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做处理,同时要分析是由于气道障碍还是用药不当,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呼吸频率深浅的改变及节律紊乱,往往是通气障碍和脑组织缺氧的反应;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四肢发绀,要考虑DIC的可能。

  2.3观察药物的疗效肺心病的急性期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注意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应用强心剂时,由于患者长期缺氧,对强心剂耐受性差,易中毒,应密切观察心率;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应用扩血管抗凝、呼吸兴奋剂,临床护理中要求我们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悉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各种变化,气管梗阻时禁用呼吸兴奋剂。

  2.4观察痰液及排泄物的变化痰增加且呈脓性黏稠,说明感染加重,可配合雾化吸入;咯出粉红泡沫痰则提示肺水肿;柏油样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结果;尿量增多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尿量减少要防止肺水肿和肾衰的发生;心衰患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2.5合理使用氧气疗法对于肺心病患者氧疗是一项很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在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掌握吸氧的浓度和流量。高浓度吸氧,可导致缺氧骤然解除而发生呼吸暂停或变浅,使肺泡通气量减低,从而加重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吸氧浓度过低,则达不到改善缺氧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临床观察,采取持续低浓度(24%~30%)、低流量(每分钟1~3L)吸氧,取得较为满意的氧疗效果。氧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神志、发绀等,若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应用呼吸兴奋剂,因此时耗氧量增大,需适当提高氧流量。给氧时宜采取鼻导管、鼻塞或面罩给氧,两侧鼻孔交替插管以保护鼻黏膜。严重缺氧时,可间断麻醉机加压给氧。

  2.6心理护理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多有悲伤感,病情反复发作者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有时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此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专科护理外,同时要辅以心理护理,我们要多亲近患者,诱导患者保持良好情绪,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要良好热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给予解释,每日多巡回病房,建立起护患之间的信任感,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从而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7做好危重患者抢救的准备工作肺心病患者多是老年人,病程长,又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所以应该准备好吸痰器、氧气、气管插管、呼吸机、气管切开包、麻醉机、抢救车等,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4.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