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病人,上呼吸道生理性湿化加温功能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气管腔内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气道,影响正常通气,引起肺部感染[1]。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对182例人工气道病人施行了持续加温雾化,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182例病人中,男104例,女7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平均(41.37±1.54)岁。气管插管89例、气管切开93例,为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肺、食管、腹部、体外循环)、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需留置人工气道维持供氧和排痰的非呼吸支持病人,留置时间最长208d,最短1d,平均(17.62±5.11)d.1.2 方法:采用美国产OhioDeluxe加温雾化器,用氧气作启动气体,以螺纹管接“T”型管或气管切开面罩持续给予雾化吸入,见附图。
常用雾化剂为0.45%氯化钠溶液,液量以控制在0.3~0.8ml/min为佳[2]。治疗过程中控制近气道端吸入气温度在(34±2)℃。根据病情需要可在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和化痰药物,如每500ml雾化液中加庆大霉素24万U、α-糜蛋白酶15mg.
2 结果
本组中154例在控制基础疾病后顺利拔管,其中2例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急性肺水肿,2例发生堵管,经处理后均好转。28例因各种原因(非人工气道因素)死亡或自动出院。
3 讨论
持续加温雾化器是根据文丘里原理设置,即在氧浓度不变时,氧流量越大产雾量(单位体积气体含量)越大,反之在产雾量不变时,氧流量越大浓度越高,此原理可保证所需要的雾量及氧浓度[2],其所提供的雾化气流可达到或超过病人的吸气流量,能保证病人吸入气接近37℃和相对湿度100%[3]。采用加温雾化在病人留置人工气道期间持续进行气道湿化,有助于保持呼吸道正常功能,避免在人工气道口滴液以及湿纱布覆盖等造成不安全因素。0.45%氯化钠溶液在雾化过程中,雾化液有再浓缩现象,这样浓缩后溶液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3]。
4 持续加温雾化的注意事项
4.1 雾量:雾量不足不能满足气道湿化需要,但过大不仅可使气道阻力增加影响通气,还可因液体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肺功能不全及婴幼儿尤应重视。本组有2例病人在雾化吸入约20min,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大汗淋漓、血氧饱和度下降至0.85以下、心率加快、肺部闻及水泡音,符合急性肺水肿诊断。经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吸入30%酒精湿化氧气后逐渐缓解。以后减少吸入雾汽量,未发生上述现象。对于高热、呼吸急促、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适当增加雾化量可提高气道湿化效果,改善肺功能[4]。但要注意,分泌物干结者,经大量雾化液吸入可使干结分泌物急剧膨胀,从而堵塞气道。
4.2 温度:吸入气温度<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引起气道应激性反应诱发哮喘,在低温高雾量时尤其要注意;但吸入气温度>40℃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有灼伤局部粘膜的可能[1]。所以,进行持续加温雾化治疗时,在雾化环路的近病人气道端置一气道温度计监测气道温度,保持吸入气温度在(34±2)℃比较安全。
4.3 调节吸入气氧浓度:由于持续雾化治疗的启动气体是氧气,需注意防止氧气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氧中毒等。原则上氧浓度尽量调节到病人最低需要,即保持氧饱和度≥0.90、动脉血氧分压≥8kPa较理想。尤其是长期雾化的病人,以及COPD呼吸衰竭的病人更应注意。
4.4 预防感染:加温雾化装置,其温、湿度非常适合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应引起重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及时排空冷凝水,冷凝水不可逆向排至雾化器内,雾化使用器材每天更换消毒1次。各种原因引起的器材污染要及时更换。雾化液应无菌,安装及添加雾化液时注意无菌操作。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管型号根据人工气道内径大小选择,以不超过1/2人工气道内径为佳[4]。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4.5 保持气道通畅:人工气道病人,咳嗽排痰清理分泌物的功能减弱或消失,需要吸引清除分泌物,同时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翻身、拍背、振动等方法松动痰液,体位引流后再行吸痰。本组1例2岁和1例5岁患儿在持续雾化治疗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导管急性堵管现象,经立即拔除气管导管,并重新置管后,1例病情缓解,另1例因窒息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检查气管切开管发现有膨胀之痰痂粘附于管壁内,考虑为干结分泌物在吸入气雾时发生膨胀,从而堵塞气道。婴幼儿人工气道小,雾化量难于控制,在湿化气道时要特别注意。
4.6 做好基础护理:人工气道给病人带来不适,加上语言能力丧失,病人极难受。为此,应尽力保持病人其它部位舒适,在进行任何治疗前均应做好解释工作,在病人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病情、治疗有疑问时,要耐心弄清其意图,可为病人准备写字板和笔或与病人约定表达方式以获得信息,并帮助解决,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