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暴露人口数、新发病例数(流行病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打卡第二期>

  1.暴露人口数

  暴露人口又称危险人群,它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观察时间内和观察地区中的人群;第二,必须是有可能患所观察疾病的人群。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作为计算发病率的分母——观察期内的暴露人口数。换句话说,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接种而不会患病的人群不应计入暴露人口。疾病不同其暴露人口也不同。例如在评价麻疹疫苗对学龄儿童的预防效果时,只许把可能患麻疹的儿童计入分母,而不能把已经具有免疫力(曾经患过麻疹或已经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计入分母。

  暴露人口数一般用年中人口数。年中人口数可以是7月1日零时的人口数,也可以是上年年末人口数与本年年末人口数之和除以二。婴儿疾病统计中暴露人口不能用年中人口数,而应当用年活产婴儿数。在我国农村统计暴露人口数时,一般不宜用在籍人口数,特别是在籍儿童数,它们明显低于实际数量,若以此计算将影响发病率的准确性。

  2.新发病例数

  新病例是指观察期内新发生的病例。在观察期内一个人可能多次患病,例如一个人可在观察期内患几次感冒,应按实际的患病次数计算新病例数。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病率可用于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强度。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不同时间疾病的发病率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发病率的准确性受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准确性等因素的影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2025课程

2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