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急救护理 > 正文

鱼胆中毒标准护理计划

  鱼胆中毒是指因生服生鱼胆引起的中毒。临床上初发症状为头昏、头痛、腹部胀痛或绞痛、腹泻、低热等,服后1-5d出现尿少、无尿、血尿、蛋白尿、浮肿、肾区疼痛、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肝肿大、黄疸、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房颤、血压升高、唇及四肢麻木、嗜唾、甚至抽搐、昏迷等,若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治疗上以血液透析为主,配合护肝对症处理。

  鱼胆中毒病人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舒适的改变;②潜在并发症——无尿;③焦虑;④活动无耐力;⑤知识缺乏。

  一 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1头昏、头痛。

  2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血压升高。

  4造瘘口的保护。

  【主要表现】

  1诉入睡差,夜里易惊醒,早醒。

  2病人表现为强迫体位。

  【护理目标】

  病人不舒适感减退或消失。

  【护理措施】

  1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加重头昏、头痛症状。

  2嘱血压升高的病人卧床休息,注意要缓慢起床,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下活动。

  3血液透析后的病人,注意固定、保护好造瘘口,让病人安心休养。

  4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5腹痛、腹泻症状加重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重点评价】

  病人的不舒适感是否改善。

  二 潜在并发症——无尿

  【相关因素】

  1肾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主要表现】

  1病人主诉尿的量与质的改变:少尿、血尿、蛋白尿。

  2浮肿。

  3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

  【护理目标】

  1病人尿量增加或恢复正常。

  2尿常规正常。

  3血肌酐、尿素氮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尿量的变化,如多尿、少尿或无尿;

  性质的变化,如血尿、蛋白质。

  2嘱病人卧床休息至临床症状消失,小便常规正常。

  3准确记录24h尿量。

  4浮肿、少尿时,应限制液体的摄入量,每日1000ml左右。

  5遵医嘱给予利尿利,并密切观察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钠、低钾、高钾等。

  6行血液透析后,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体重,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等。

  7监测尿常规指标。

  8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重点评价】

  1尿量是否增加或正常。

  2尿常规是否恢复正常。

  3血肌酐、尿素氮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三 焦虑

  【相关因素】

  1疾病的预后。

  2环境改变。

  3家庭经济困难。

  【主要表现】

  1主诉担心、思想不集中。

  2紧张不安睡眠差,如早醒、夜里易惊醒。

  3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说出焦虑的感受。

  2能适应环境。

  3焦虑感减轻。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焦虑的程度。

  2提供安静的房间,限制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属接触。

  3给病人介绍病房环境及同房病友,消除陌生感。

  4让病人了解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减轻其心理压力。

  5安慰体贴病人,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其心理状态、经济状况及其需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6根据病情需要,留家属陪伴,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7指导并示范减轻焦虑的方法,如缓慢地深呼吸、户外散步、读书、听音乐、幻想等。

  【重点评价】

  1睡眠型态。

  2能否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四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1头昏、头痛。

  2恶心、呕吐、腹泻。

  3焦虑。

  4虚弱。

  5四肢麻木。

  【主要表现】

  1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2活动后感头昏、眩晕。

  3下床、进食、入厕、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护理目标】

  1病人的活动耐力逐渐增加。

  2日常生活能自理。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日常的活动方式:如下床、进食、入厕、个人卫生等。

  2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

  3让病人了解休息与活动相互交替配合,可减少过多的能量消耗。

  4保持地面干燥,移开房间内不必要的障碍物,以保证病人活动时的安全。

  5病人活动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必要时有人陪伴,以减轻焦虑和恐惧心理。

  6遵医嘱对症处理,如止痛、止呕、止泻等。

  7与病人一起商讨并制订适宜的活动计划,逐渐增加活动量,以病人耐受为标准。

  8指导病人学会活动的反应的自我监测,如活动中和活动后测脉搏、血压、呼吸。

  【重点评价】

  1病人的活动耐力增加的程度,如活动量的增加和活动时间的延长。

  2日常生活,如进食、下床、入厕及个卫生是否能自理。

  五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1新患疾病。

  2缺乏信息来源。

  3缺少指导。

  【主要表现】

  1自诉缺乏有关疾病的知识,并询问或寻找有关信息资料。

  2对疾病的治疗、预后担心,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多疑、好问。

  3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目标】

  1病人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计划表示理解。

  2学会用量杯准确测量尿液。

  【护理措施】

  1让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2指导病人在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好转进行适宜的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3在少尿期或无尿期要限制液体的入量,多尿期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4教会病人及家属学会用量杯量尿液,观看刻度时,量杯要放平,刻度与眼在同一水平线上。

  5告诉病人及家属此病经早期积极有效治疗,预后良好,让病人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治疗,急取早日康复。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积极配合治疗。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