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发育有缺陷部分停顿所造成。可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可无或仅有轻度症状,且症状出现较晚。重型者早所即可出现症状,以发育差、心悸、气急、易患呼吸道感染、晚疲劳、头晕等为常见。有右至左分流者,常有下蹲动作,出现紫绀和杵状指(趾)等。治疗主要是早期施行手术纠正畸形;内科治疗主要防治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心输出量减少;②舒适度改变:头晕,乏力;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气体交换受损;⑤知识缺乏。
一、心输出量减少
【相关因素】
左、右向分流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主要表现】
乏力、皮肤湿冷、脉搏细速。
【护理目标】
病人外周组织灌流改善,表现为生命体征平稳。
【护理措施】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末梢循环、肢体温度的变化。
遵医嘱补液,严格控制入量及输液速度。
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
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减轻紫绀。
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心输出量减少先兆。
病情稳定时期,可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并提供便利措施。
【重点评价】
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如脉搏有力、血压正常。
体液平衡。
皮肤颜色、温度。
二、舒适度改变:头昏,乏力
【相关因素】
血液动力学改变,心输出量减少。
【主要表现】
头昏、乏力、易疲劳、心悸、气急。
【护理目标】
病人症状减轻,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
【护理措施】
限制活动,协助生活护理。
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如突然直立。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
根据病情制定活计划。
【重点评价】
体能恢复情况:
病人可在床旁活动。
可自行日常护理而无头昏、乏力症状。
三、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左向右分流量大,长期缺氧,体质差。
【主要表现 】
病人易患感冒、咳嗽、咳痰。
【护理目标】
住院期不出现或控制肺部感染。
预防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病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护理措施】
保证病房温暖,体检或进行护理注意关好门窗保暖,防止感冒,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加强营养,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的饮食,增加体质。
如已患肺炎,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抗生素,彻底治疗。
协助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
对限制活动的病人作好相应护理,如皮肤、口腔卫生等。
对病情平稳的病人指导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
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时,观察有无菌群失调。
限制探视,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无菌操作,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重点评价】
病人有无感染的征象。
四、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血流动力学改变,肺泡供氧减少。
【主要表现】
气促、紫绀。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理想的气体交换,精神状态好。
【护理措施】
遵医嘱给氧,每班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
保持病房内温度适宜。空气新鲜。
抬高床头利于病人呼吸。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指导病人有效呼吸技巧,如腹式呼吸、深呼吸,使呼吸道开放。
病情允许时可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并避免劳累。
病人气促发作时及时处理,多陪伴病人减轻焦虑、紧张。
如合并感染,会加重呼吸困难应及时降温及使用抗生素。
如病人突发心力衰竭应及时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处理,并予端坐位、湿化氧气吸入、控制入水量等。
【重点评价】
病人紫绀是否改善。
呼吸频率、节律是否正常。
五、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缺乏相应指导。
【主要表现】
病人及家属对疾疾的发生、发展缺乏理解。
不配合治疗。
【护理目标】
病人了解疾病进程,配合治疗。
掌握良好卫生习惯。
【护理措施】
配合医生,提供资料;简要讲解心脏解剖组织学,分析病理原因。
说明用药的目的、方法及副作用。
讲解逐渐增加活动量的方法。
指导有效呼吸技巧。
讲解合理的饮食结构。
指导病人穿保暖干燥的衣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等保护性隔离的知识和技巧。
【重点评价】
病人对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是否了解。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