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医书记载中称之为鼻渊、脑漏、脑崩、控脑砂。本病主要症状为鼻流浊涕、通气受碍、嗅觉失灵、头胀头痛等。发病大多与伤风感冒有关。可见于任何季节,但秋冬风寒之季比较多见,或病情每见加重。发病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
鼻炎的病因病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邪外袭: 由于反复遭受风寒、风热侵袭,肺经郁热,清肃失常,气道不清,鼻窍失利,津液壅滞,日久化为浊涕,滋流如渊而成病。另外,风寒、风热之邪,尚成直接侵害脑户,引起髓海不固,浊涕下渗而为本病。但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肺经郁热和脑气不固均可造成本病。
2)肠胃积热:多见于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辛辣炙煿之品使脾胃受伤,湿热内生,胃中生发之气由清变浊。浊气上攻,薰蒸鼻窍,津液壅遏,清浊相杂,浊涕如渊而为本病。鼻主天气,肠胃无痰火积热,则平常上升之气皆为清气固尔,辛热膏粱太过,火邪炎上,孔窍壅塞而为鼻渊。肺司降,喜清而恶浊受浊气薰蒸郁结而为痰涕。
3)胆热移脑:胆为中精之腑,脑为精髓之海,两者皆藏精,精气相通。胆经郁热,上犯髓海,则阴气不固,下渗于鼻而为浊涕。髓海受胆热后,改变了正常的藏而不泻的生理特性,使其泻而不藏,下渗浊涕而成为本病。
4)心肾不足:心肾不足、肾水亏损,均可导致虚火内生,而上犯肺金。气道不清,浊涕时下而为本病。心肾不足可因七情内伤,气血劳损所致。但本病日久不愈,浊涕流渗不止,阴液耗损也为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凡鼻涕鼽渊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这是定律。治疗上“养血则血生而火自降,补肾则水升而全自清”心肾不足,有时并非本病原始原因,而实为本病缠绵日久的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影响整个机体的抗病能力和疾病的痊愈。
鼻炎的中医治疗原则:清利头目,宣肺通窍,清降胃火,清泄肝胆,补血养心,滋阴益肾。并结合外治之法方可使病症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