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脏腑辨证:中气下陷与脾不统血

  中气下陷证是指脾气虚,引致筋脉弛缓不收,脏器脱垂的病证。多因饮食、劳倦伤脾,或久病损脾,脾气虚,脾阳虚陷,升提失司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院腹坠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先泄久痢不止,甚至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脾气虚衰,运化失职,内脏得不到气血精微之供养,使脏气虚衰,升举无力而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胃下垂,故脘腹坠胀,食后气陷更甚,故脘腹更觉不舒。中气下陷,故使意频频,肛门重。坠,或久泄痢不止,肛门外脱。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谷不能散布而下注膀胱,故小便混浊如米泔。脾虚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中气不足,故见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都是脾气虚弱之征。

  辨证注意点:①脾气虚;②下陷之症,包括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气机下陷,如头晕目眩;精气下陷,如小便混浊如米泔、白带之类。其中,以脏器下垂为辨证指征。部分症状可见于肾虚之中。

  脾不统血证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常因久病脾虚域劳倦伤牌等因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有眩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

  病机分析:脾有统血的功能,脾气虚则统血无权,血离经妄行,出现出血症。血脱于下,见便血,尿血,溢于肌肤,则见肌衄,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则妇女月经过多甚至崩漏;脾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故眩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肌肤失血儒养,故面色无华,脾虚水谷难化,湿浊内生,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相似证候的辨证:本证主要与各类不同原因引起的血证相鉴别,除外伤所致出血,内伤出血多因于邪热和淤血,邪热往往一派热象,血色鲜红;瘀血则病程多长,血色暗淡。而本证血色多偏淡,且有明显脾虚之证。

  辨证注意点:本证可以说是脾气虚的重证之一,所以抓住脾气虚辨证要领,见有血证者,即可作出诊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