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急救护理 > 正文

急诊的ABC模式

  急诊分诊ABC

  急救车一到达急诊科门口,医护人员立即推急救车到门口接病人。急诊分诊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需要立即抢救者送入A区抢救室;危重者送到B区危重病就诊区进行边就诊边治疗;一般所谓普通急诊者到C区就诊。这样使病人各得其所,缩短了就诊时间,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急诊A、B、C就诊区

  A区的病人,不经挂号、分诊,即刻送到抢救室展开抢救。急救室可同时摆放2张检查床(车),配有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除颤仪、洗胃机、冰帽和萨勃心肺复苏仪等抢救设备。外科清创室配有无影灯和手术床,创伤患者即刻给与清创缝合等处理。

  B区危重病就诊区分内、外科就诊区,主要适用于不易搬动的危重病者,这些病人多由平板车、三轮车、轮椅等推来,患者一旦躺在急诊床上,多数检查可在床边进行。急诊床之间有布帘相隔成为一个独立空间,便于做各种暴露性检查,保护病人的隐私。

  C区主要适用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患者即轻型病人就诊。

  急诊病人分流A、B、C

  A区即抢救室:病人经紧急抢救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立即分流由医护人员护送到专科病房。危重患者即转入急诊ICU—B区。

  B区—急诊ICU:收治由抢救室转来需进一步监测危重患者。

  C区急诊观察室:对胸痛、感冒、发热、咳嗽、腹痛等急性常见病多发病或急诊症状如眩晕、腹痛、呕吐一时难以明确诊断需进一步观察治疗者。

  三区形成相互联系,相对独立,既分工又合作A、B、C.

  急诊工作方法A、B、C

  A类病人要实行先抢救后诊断的原则,如:室颤者除颤、窒息者吸痰、气管插管、过敏休克者抗休克,首要的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回来,使其生命体征稳定,同时询问其家属亲友患病的原因、经过,做必要的检查、诊断。

  B类病人或由A类病人转为B类阶段的病人,坚持实行治疗和维持生命体征与明确诊断检查并重的原则,积极做各项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化验,X线等。一旦明确诊断可转入专科病房救治。

  C类病人一时难以明确诊断,有时疾病的发展由隐匿到表面化有个过程,就需要留观待察。

  A、B、C模式的优点

  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有利于急诊就诊秩序的条理化。

  有利于医生责权分明和治疗技术的提高。

  有利于减少误诊误治或延误抢救,减少医疗纠纷。

  有利于管理,尊重病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