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踝关节部骨折的护理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段和距骨组成。胫骨下端后缘稍向下突出呈唇状者为后踝。外踝比内踝宽而长,其尖端在内踝尖端下0.5~1cm,且位置比内踝偏后约1cm.内、外、后三踝构成踝穴,将距骨包围于踝穴内。胫腓二骨下端形成胫腓联合,被坚强而有弹性的骨间韧带,胫腓下前后联合韧带及横韧带联合在一起。当踝背伸时,因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胫腓二骨可稍分开;蹠屈时,二骨义相互接近。踝关节的周围有肌腱包围,但缺乏肌肉和其他软组织遮盖。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人而异,一般背伸可达70°,蹠屈可达140°,有70°活动范围。

  一、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肿胀甚至有水泡;广泛性瘀斑,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如外翻的内踝撕脱骨折,肿胀疼痛及压痛都局限于内踝骨折部;足外翻时内踝部疼痛加剧,内翻内踝骨折则不然,外侧韧带一般都有严重撕裂,断裂部疼痛加剧。

  2.局部压痛明显,可检查出骨擦音。

  3.活动踝关节时,受伤部位疼痛加剧。

  4.功能受限。

  5.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必要时行内翻或外翻摄片,以鉴别有无合并韧带损伤及距骨移位。

  二、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肿胀”、“肢端血液循环”、“外固定情况”,“手术后病人的观察”、见“下肢骨折护理要点”,其他护理要点补充如下:

  1.观察固定针是否脱出、针锁、钳夹固定栓有无松动。如发现钢针被衣被挂松脱出,针锁、钳夹松动者,应及时调整,必要时拍片检查,以防骨折移位。

  2.观察跟骨牵引是否有效。如发现牵引轴线不对应,牵引绳不在滑轮上,牵引锤着地等,应及时调整。

  3.观察夹板,石膏固定的骨突部皮肤。如内外踝部是否受压,发现红肿、有水泡,破溃者,应及时调换衬垫,薄者应加厚,脱落者应重新垫好。有水泡者穿刺抽液,破溃者及时换药。并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观察踝关节固定后的摆放位置。因踝部骨折肿胀较甚,应抬高患侧小腿略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利于肿胀消退。

  三、出院指导

  1.将后期功能锻炼方法教给病人,指导其有计划地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再次损伤。

  2.关节如有僵硬及疼痛,在锻炼的基础上继续配中药外洗,展筋酊按摩;继续服用接骨药物。定期到到医院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解除内外固定的时间。

  3.嘱患者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4.鼓励病人每日到户外晒太阳1h,对不能到户外晒太阳的伤员要补充鱼肝油滴剂或维生素D奶、酸奶等。

  5.保持心情舒畅,以利于骨折愈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