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制动或卧床等造成的血流缓慢、大手术引起的血液粘稠度增高以及血管壁损伤等。

  二、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形成最为常见,本病有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心型和混合型(全肢型)。常发生以下两个部位:(1) 小腿肌肉静脉丛:是手术后深静脉形成最常见部位,小腿疼痛、肿胀、压痛,踝关节过度背屈可致小腿疼痛。(2)髂股静脉:是产后深静脉形成最常见的部位,起病急,整个下肢明显肿胀,患侧髂窝、股三角区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曲张,患肢皮温升高,伴有发热;严重 者,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肢体极度肿胀,可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或引起动脉强烈痉挛,导致动脉供血障碍,甚至引起肢体坏疽。

  三、处理原则:对发病在48小时内或肢体有坏疽可能者,可采用手术疗法(Forgarty导管取栓术)。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1-2周,抬高患肢,下床活动时,穿弹力袜或扎弹力绷带。 (2)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不超过72小时者,常用尿激酶和链激酶。 (3)抗凝治疗:是最主要方法。常用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一般是先用肝素5-7天,第6日接着用香豆素类衍化物维持,维持时间长短依血栓的部位而定。 (4)祛聚治疗法: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丹参等。

  四、护理措施

  1.预防血栓形成:

  (1) 增加活动:长期卧床者应定时翻身;手术后、分娩后鼓励早期床上活动,病情允许尽早下床活动。

  (2)避免血液淤滞

  (3)预防静脉壁受损

  (4)早期发现

  2.非手术治疗法的护理与手术前准备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周;患肢抬高,超过心脏水平20-30厘米;轻度床上活动,禁止患肢按摩,以防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2) 病情观察:①观察体温和患肢的皮温、颜色、肿胀、动脉搏动情况。②抗凝和溶栓法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定时检查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③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肺动脉栓塞征象。

  (3)病人教育:告戒病人戒烟,因烟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血管收缩;进食低脂、高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时用力排便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4) 手术前准备:①年老体弱者,应全面了解重要脏器功能及有无糖尿病,必要时积极治疗。②为预防感染,应严格备皮和预防性适用抗生素。③练习卧床大、小便,术前2-3日起改少渣饮食,术前晚灌肠。

  3.手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抬高患肢30度,鼓励尽早活动,以防再次血栓形成,恢复期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血栓形成深静脉的再通及侧支循环的建立。

  (2)病情观察:观察患肢远端的皮温、色泽、感觉及动脉搏动,判断血管的通畅情况;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判断抗凝剂应用是否适当。

  (3)防治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