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骨科术后患者一次性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骨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护理。对200例行骨科术后采用持续PCEA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发现采用PCEA止痛效果好,避免了术后疼痛的发生,提高了病人休息的质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结论骨科术后采用持续PCEA是一种有效适用的止痛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骨科手术术后使用PCA患者200例,男性133例,女性67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股骨骨折35例,骨盆骨折17例,髌骨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26例,踝、足部骨折37例,腰椎间盘突出64例。镇痛泵放置时间48~72h,镇疼效果均满意。

  1.2 方法 本组200例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止痛药液配方为:0.75%布比卡因10ml,吗啡5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100ml混合,先自硬膜外导管注入首剂10ml,剩余药液注入PCA泵内。PCA泵自动给药速度为2ml/h,导管保留48h~72h后拔除。每4h观察及记录患者术后72h内疼痛缓解、呕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肠蠕动的情况。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血压、脉搏无明显改变,疼痛被有效控制,睡眠良好,饮食习惯未改变,其中有恶心、呕吐8例,出现排尿困难5例,腹胀、便秘11例。采取适当治疗护理措施后,症状均缓解。

  3. 护理体会

  3.1 硬膜外导管的护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活动时避免牵拉镇痛泵的管道或打折,保持管道通畅,防止脱出。局部每天用酒精棉球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和固定。拔管后碘酒消毒穿刺处并以无菌敷料覆盖。此外,要注意督促病人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护士要熟悉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基本原理,做好使用前的宣教指导,要让患者了解镇痛泵的优点和使用镇痛泵后的各种副作用,使病人建立战胜疼痛的信心。

  3.3 副作用的观察

  3.3.1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由于镇痛泵使用的镇痛药为吗啡,这类药物对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有慢性呼吸道疾患的老年人,更易于发生呼吸抑制。我院曾出现一例呼吸抑制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方脱离危险。因此,在使用镇痛泵时应对呼吸状态进行监护,尤其是术后1~4h,同时给予鼻导管吸氧,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情况。

  3.3.2 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尽管氟哌啶有一定的镇静镇吐作用,与吗啡合用,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带泵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如果出现应让病人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物误吸,同时可以使用胃复安镇吐。如恶心呕吐症状不能改善,患者难以忍受,可以停用镇痛泵。

  3.3.3 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硬膜外腔或静脉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可降低膀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加重骶髓副交感神经的抑制,导致尿潴留。一般发生在术后1~2天内,我们一般在术前给予患者留置导尿管,术后的镇痛期间严密观察尿液的颜色、量、性状,并做好会阴护理。未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如果不能自行排尿,可采取热敷、听流水声、按摩膀胱区等方法促使排尿,如果放置尿管超过3天,应用呋喃西林溶液作膀胱冲洗,每天2次,预防逆行感染。本组病例中有5例尿潴留的发生。无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3.4 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麻醉手术后的镇痛药物的作用,使患者胃肠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使便意迟钝,因而易产生腹胀、便秘。护理应给予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定时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本组病例中有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讨论术后急性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术后镇痛控制不佳,惧怕疼痛引起的制动,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术后康复。传统间断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疼痛,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一次性镇痛泵(PCA)是一种有效的、简便的新型镇痛方法,其特点是镇痛药物血药浓度稳定,持续效果好、给药准确、迅速,临床镇痛效果确切。而且硬膜外吗啡镇痛属直接镇痛,低浓度的布比卡因与吗啡可产生协同镇痛效应且不阻滞运动神经。虽然使用镇痛泵可能带来诸如局部感染,导管脱出、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但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潜在或存在的护理问题和并发症,及时处理,一定可以使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达到满意目的。因自控镇痛泵比传统镇痛法操作方法简便,使用前医护人员可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病人可轻松参与自控镇痛,根据疼痛程度控制给药速度,这样既减轻病人疼痛,同时也减轻医护人员日常工作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