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链球菌性咽炎的诊断

  本病起病急,全身及咽部症状较重,体温多在38~40℃,血液检验: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著。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此病较容易。但应注意并发症的诊断及与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相鉴别,对小儿尤其重要。

  【鉴别诊断】

  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猩红热性咽炎  亦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发热及全身皮疹。其咽部表现不易区别,但其皮疹具有特殊性。自发病第2日起发生红色斑点状皮疹,自颈部迅速蔓延至驱干及四肢,面部潮红,口周苍白。病初有“草莓舌”,发病后3~4日则呈“杨莓舌”。恢复期皮疹消退,可有显著脱屑现象。

  (二)溃疡膜性咽峡炎(奋森性咽峡炎)  咽部及全身症状均轻,一侧扁桃体或咽部有溃烂面,口腔粘膜及牙龈可发生溃疡,涂片可查到奋森氏螺旋体及梭状杆菌。

  (三)咽白喉  咽粘膜充血轻,有灰白色假膜形成,覆于咽壁及扁桃体上,粘连较密,不易擦去,免强擦去,则见渗血。咽粘膜培养及涂片可检出白喉杆菌。

  (四)腺病毒卡他性咽炎  常伴有眼结膜炎,即所谓咽结膜热,培养无细菌生长,临床症状较轻。

  (五)粒细胞缺乏症  咽部粘膜呈紫红色,扁桃体表面常有溃疡,全身情况差,扁桃体周围无化脓现象,根据病史血液检验可资鉴别。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