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答疑周刊》2016年第8期
问题索引:
1.【问题】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
2.【问题】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3.【问题】尿检时常用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4.【问题】膀胱冲洗
5.【问题】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的使用
6.【问题】低热、中热和高热
具体解答:
1.【问题】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
【解答】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病人膀胱高度膨胀至脐部,膀胱容积可增至3000~4000ml。病人主诉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体检见耻骨上膨隆、可扪及囊性包块,叩诊呈实音,有压痛。原因包括机械性梗阻和非机械性梗阻。
护理措施:尿潴留原因如属机械性梗阻,应给予对症处理;如属非机械性梗阻,可采用以下护理措施,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1)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心态,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2)提供排尿的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使视觉隐蔽,以保护病人自尊;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时间,使病人安心排尿。
3)调整体位和姿势: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病情允许应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对需绝对卧床休息或某些手术的病人,事先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床上排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造成尿潴留,增加病人痛苦。
4)诱导排尿:利用条件反射,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以诱导排尿。
5)按摩、热敷:按摩、热敷病人下腹部,可解除肌肉紧张,促进排尿。
6)药物或针灸: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卡巴胆碱。利用针灸治疗,如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等刺激排尿。
7)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养成及时、定时排尿的习惯,教会病人自我放松的正确方法。
8)经上述措施处理无效时,可根据医嘱采用导尿术。
2.【问题】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解答】①膀胱炎:约占尿路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耻骨弓上不适。一般无全身感染的表现。
②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可达40℃,常伴头痛、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泌尿系统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不适,可有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有压痛,部分病人有膀胱区、输尿管走行区压痛,尿液浑浊或有血尿。轻症病人可无明显全身症状,仅有尿路刺激征及尿液改变。
③慢性肾盂肾炎:大多数因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可有全身及尿路刺激症状,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部分病人仅有低热、乏力,多次尿细菌培养阳性,称为“无症状性菌尿”,还有病人以高血压、轻度水肿为首发表现。慢性肾盂肾炎后期有肾功能减退症状。
④并发症:多见于严重急性肾盂肾炎,可有肾周围炎、肾脓肿、败血症等。
3.【问题】尿检时常用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解答】常用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名称 作用 用法 临床应用
甲醛 固定尿液中有机成分,防腐 每30ml尿液中加40%甲醛1滴 艾迪计数
浓盐酸 使尿液保持在酸性环境中,防止尿液中激素被氧化,防腐 24小时尿液中加5~10ml 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
甲苯 可形成一薄膜覆盖于尿液表面,防止细菌污染,以保持尿液的化学成分不变 应在第一次尿液倒入后再加,按每100ml尿液加0.5%~1%甲苯10ml 尿蛋白定量、尿糖定量及钾、钠、氯、肌酐、肌酸定量
4.【问题】患者,女性,48岁,脊髓损伤致尿失禁,留置导尿7天。尿管引流通畅,护士查房发现其尿液色黄、混浊。应给予的护理措施是
A.及时拔除导尿管
B.每天更换导尿管
C.每天进行尿道口消毒
D.安慰患者情绪
E.鼓励患者多饮水,并进行膀胱冲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患者留置导尿管7天,尿液色黄、混浊,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应更换尿管,并进行膀胱冲洗。
冲洗也应该可以吧?
【解答】题干说留置导尿已7天,一般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适当延长更换时间。患者此时尿液色黄,并且浑浊。应及时拔除。
5.【问题】不同浓度碳酸氢钠的使用?
【解答】碳酸氢钠功用:
煮沸消毒时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既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
1%~4%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时用于真菌感染。口腔pH偏酸性时适用。
常用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2%~4%碳酸氢钠用于敌敌畏中毒洗胃。
6.【问题】低热、中热和高热?
【解答】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1)低热:体温37.3~38.0℃。
2)中等度热:体温38.1~39.0℃。
3)高热:体温39.1~41℃。
4)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在36.0~37.2℃),直肠温度37.5℃(范围在36.5~37.7℃),腋下温度36.5℃(范围在36.0~37.0℃)。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答疑周刊》2016年第8期(word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