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防治要点需掌握!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为方便了解,在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埃可(Echo)病毒等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手足口病在中国及世界均有大规模流行,表现口痛、流涎、厌食、低热、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7-10天即自愈,重症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
1、经胃肠道传播,即粪-口途径;
2、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3、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以出现症状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多数突然起病。根据病情进展分为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发病早期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少数患者可能会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有后遗症。
如果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
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的做好救治工作。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做些什么?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注意用纸巾遮盖口鼻,并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指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家庭卫生
应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的环境有利于预防疾病;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及时就诊
每天可以进行自查,注意体温是否异常,看看孩子的手、足、臀部、口腔是否有皮疹,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将结果告知幼儿园老师。
4、不和患病儿童接触
患病儿童症状期传染性较强,健康儿童应避免和患病儿童接触,在流行期间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接种疫苗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适龄孩子可自愿自费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该疫苗对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有一定保护效果,可降低重症旱和死亡病例发生的可能,但只能预防由EV71型病毒导致的手足口。
手足口病的常见疑问解答
一、手足口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患者接触过的毛巾、手帕、口杯、玩具、餐具、奶瓶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因此,擤鼻涕的方法就很重要。那么,有鼻涕时,如何正确地擤鼻涕呢?带着孩子一起学起来吧~!
1.抽一张柔软干净的纸巾,对折一次。
2.将纸巾盖住鼻子,手指压住一边的鼻翼,闭上嘴巴,用力将另一边鼻孔的鼻涕擤出。
3.将纸巾再对折一次,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边鼻孔的鼻涕擤出。
4.擤完鼻涕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内。
二、手足口病重症是什么?
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为手足口病重症了,需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 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的感觉)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三、病程结束后会不会留下疤痕?
一般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四、孩子身上疱疹没了,可以去上幼儿园?
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可具有传染性!建议手足口病幼儿症状消失1周,过了隔离期后再去上学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返园时需要携带医院开具的病愈证明才能返园哦~
五、大人也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吗?
会。很多家长都认为手足口只是一种幼儿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尤其是大人接触患儿的排泄物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因为大便中病毒的感染性可能持续几周。
以上为“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防治要点需掌握!”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更多信息请随时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