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淳
2013年,依鲁替尼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套细胞淋巴瘤(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2018年2月,发表在《Leuk Lymphoma》的一项由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考察了房颤作为依鲁替尼治疗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和治疗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依鲁替尼是一种Bruton酪氨酸蛋白激酶(BTK)抑制剂,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III期研究中出现房颤(AF)风险增加的证据,中位发生率约为6%.虽然机制尚不清楚,但提出了一种心脏保护通路的抑制作用。依鲁替尼能诱发一种血小板功能缺陷,增加抗凝药预防AF卒中的出血风险。多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附加的并发症。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考察了报道依鲁替尼相关的AF病例的特点和管理,以及可提出的建议。证据表明剂量减少或暂时停用药物是停药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血栓预防的最佳选择还没有确定,但研究人员建议使用新的抗凝药(NOACs)并尽量避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共识指南。
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依罗替尼诱导心律失常的机制。进一步从实验室特征判断出血性影响,提供依鲁替尼可选择的抗凝剂,并可能实现实验室监测。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将逐渐阐明依鲁替尼诱导的房颤进展史,并判断患者风险。早期试验的大部分患者都有复发或难治性疾病且具有较多合并症,可能并不是很好的患者代表。AF的风险是否增加还有待观察依鲁替尼独特的影响或是类效应。这些第二代BTK抑制剂可能会被证明是最有可能的选择有房颤或出血的风险。需要长期随访资料进行评估对停药或剂量减少对患者存活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的血栓预防策略对出血的疗效和出血率的影响。
原始出处:
Thorp BC, Badoux X.Atrial fibrillation as a complication of ibrutinib therapy: clinical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management.Leuk Lymphoma. 2018 Feb;59(2):3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