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执业医师笔试——口外/妇科/儿科重要知识点小结,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具体内容分享如下:
1.双合诊可用一手的拇、示指,或双手置于病变部位的上下或两侧进行。前者适用于唇、舌部的检查,后者则在口底、颌下检查时常用。双合诊应按“由后往前走”的顺序进行。
2.淋巴结检查一般的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颊、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凹。
3.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定性检查:给患者以酸性物质(临床上常以2%枸橼酸、维生素C等置于舌背或舌缘),使腺体分泌反射性增加;根据腺体本身变化和分泌情况,判断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4.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定量检查:根据在相同程度刺激的条件下,腮腺和下颌下腺的涎液分泌多少来协助某些涎腺疾病的诊断。
5.穿刺检查:临床上脓肿穿刺多选用8号或9号粗针:血管性病变选用7号针;对唾液腺肿瘤和某些深部肿瘤用6号针头行穿刺细胞学检查。
6.常用消毒药物:
1)碘酊:颌面颈部为2%,口内为1%,头皮部为3%。消毒皮肤时,70%乙醇脱碘。
2)氯己定溶液:皮肤消毒浓度为0.5%,口腔内及创口消毒浓度为0.1%。
3)碘伏:含有效碘0.5%的碘伏水溶液用于皮肤和手的消毒,同样也可用于口腔黏膜的术前消毒。具有消毒彻底、刺激性小、着色浅的优点。
4)75%酒精:最常应用,其消毒力较弱,故常与碘酊先后使用,起脱碘作用。
7.缝合原则:彻底止血,自深而浅,对位。
缝合基本要求:接触良好,正确对位;先游离侧,后固定侧;无张力或最小张力;等量、对称;防止创缘内卷及过度外翻;皮肤进针点离创缘的距离和间隔密度(整复手术,边距2~3mm、针距3~5mm;颈部手术边距3mm、针距5mm;舌组织边距和针距5mm以上)。
切口两侧进出针间距大于皮下间距,易造成皮肤创缘内卷;
相反,进出针间距小于皮下间距则皮肤创缘呈现过度外翻。(大内小外)
8.常用引流物及其应用
(1)片状引流:主要用于口外创口少量渗液的引流,偶用于口腔内创口引流。
(2)纱条引流:油纱条主要用于脓腔引流;碘仿纱条常用于重度和混合感染的创口引流。
(3)管状引流:多用于颌面颈部较大创口和脓腔的引流。
(4)负压引流:主要用于颌面颈部较大手术的术后引流。
9.外科引流引流时间:污染创口或为防止积血、积液而放置的引流物,多在24~48小时后去除;脓肿或无效腔的引流物应放置至脓液及渗出液完全消除为止;负压引流一般在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20~30ml时去除。
10.创口分类
无菌创口 | 未经细菌侵入的创口 | 口腔颌面外科的无菌创口主要是面颈部手术创口 |
污染创口 | 非无菌条件下发生的创口 | 如在与口腔、鼻腔相通或口腔内手术的创口;由各种损伤引起的创口,如受伤时间短,细菌未侵入深层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也多属污染创口 |
感染创口 | 凡细菌已经侵入、繁殖并引起急性炎症、坏死、化脓的创口和在此情况下进行手术的创口 | 如脓肿切开引流、颌骨骨髓炎病灶清除术等均为感染创口 |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口腔执业医师笔试——口外/妇科/儿科重要知识点小结”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正在备战口腔医师考试的人提供帮助,更多备考资料干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推荐】
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修+医学综合】重要考点60条
口腔执业医师笔试口组、口解、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科目高频考点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