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辅导”,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具体内容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掌握口腔执业医师重要考点有所帮助!
【知识点】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
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细菌凭借牙菌斑生物膜这种独特结构,黏附在一起生长,相互附着很紧,难以清除;牙菌斑生物膜使细菌能抵抗表面活性剂、抗菌药物或宿主防御功能的杀灭作用,使各种细菌长期生存,在合适的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的致病作用。
1.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①获得性薄膜形成;②细菌黏附和共聚;③菌斑成熟。一般12小时的菌斑便可被菌斑显示剂着色,早期菌斑增长较快,成熟时则较慢,9天后便形成各种细菌的复杂生态群体,约10~30天的菌斑发展成熟达高峰。
2.牙菌斑生物膜的结构 其结构有着三维立体结构的生态系,不同生物量的细菌群体被获得性薄膜和胞外基质包裹着,内部为丰富的大小不等的水性通道所间隔,通道内有液体流动。细菌群体内部几乎无氧,为厌氧生存,而各层水性通道内则发现有效浓度的溶解氧,邻近水性通道的细菌为需氧生存,这使同一生物膜内的不同细菌能和谐地一起生活。
该结构可给菌斑生物膜内不同细菌输送营养物质、清除代谢废物,使细菌发挥各自的致病作用,是不同细菌共同获益的途径。菌斑生物膜具较强的抵抗力,高黏度的基质具有屏障作用,可耐受干燥,抵抗宿主防御成分或药物渗入,使菌斑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还可抵抗流水冲刷。
3.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 牙菌斑根据其所在部位,以龈缘为界,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1)龈上菌斑: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主要分布在近牙龈的1/3牙冠处和牙上其他不易清洁的窝沟、裂隙、邻接面、龋洞表面等部位,革兰氏阳性兼性球菌占优势,与龋病发生、龈上牙石形成有关,龈缘附近的龈上菌斑还会危害牙周组织。
软垢(或称白垢)为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黏的沉积物,由活或死的微生物团块、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中的黏液素、涎蛋白、脂类及食物碎屑等混合物不规则堆积而成。通常沉积在牙面的颈1/3区域,或在牙邻面及错位牙不易清洁的区域,不需涂布显示液,肉眼便直接可见。目前对菌斑和白垢已不严格区分,因为它们主要的致病成分都是细菌及其产物。
(2)龈下菌斑:位于龈缘以下的牙菌斑,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附着于牙根面的龈下菌斑,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其结构、成分与龈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等。它与龈下牙石的形成、根面龋、根面吸收及牙周炎有关。
2)非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主要为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和具核梭杆菌等,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性龈下菌斑明显增多,毒力增强,与牙槽骨的快速破坏有关,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
【习题】对于牙周炎致病性最强的是
A.龈上菌斑
B.(牙合)创伤
C.附着性龈下菌斑
D.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E.牙石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非附着性菌斑: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菌和具核梭杆菌等,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在牙周炎快速进展时,非附着龈下菌斑明显增多,毒力增强,与牙槽骨的快速破坏有关,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被认为是牙周炎的“进展前沿”。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辅导”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更多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考试动态、学习经验技巧,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执业医师栏目。
【推荐】
医师政策聚焦:中专学历或将不能继续报考医师资格考试!
2021年口腔执业医师【医考爱打卡】刷题小程序上线!
【干货】2021口腔执业医师100个核心考点+100道精选习题汇总
【直播回放】2021年口腔医师模拟试题基础测评专业师资讲解!
【习题册】2021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模试题80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