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观察釉质龋磨片,最早显示为病损区的釉柱横纹和生长线变得明显。当釉质龋继续发展,釉质深层受累,病损区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基底部向着釉质表面,顶部向着釉质牙本质界。在三角形龋损处,见淡棕黄色色素沉着,其边缘处颜色较深,病损区内呈现不同的层次,它反映了釉质不同的脱矿程度。
用光镜观察早期釉质龋磨片,其病损区由里向外一般可区分为四层结构,即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和表层。
1.透明层:位于病损的前沿,和正常釉质相连,呈透明状,是龋损时最早发生的组织学改变。
2.暗层:紧接于透明层的表面,呈现结构混浊、模糊不清。
3.病损体部:是病损区范围最广的一层,从表层下一直延伸到靠近暗层。
提示病损体部脱矿最为严重。
4.表层:在龋损区表面有一相对完整的表层,表层有再矿化现象的存在。
以上各层次除病损体部外并不一定在每一个病损中都同时出现,龋损的结构变化受病损形成的速度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透明层的出现率约为50%,暗层为85%~90%,而表层为90%。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网校老师再课程中通过以下表格帮助大家掌握以上内容,快速归纳总结,帮助大家发现规律,加深记忆。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