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口腔医师复习资料--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总结三

口腔医师复习资料——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总结三:

颌面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工作中,紧急救助是非常重要的,此次的总结与手术止血有关。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止血,钳夹、结扎止血,药物止血,电凝止血,低温止血和降压止血等。

1.压迫止血:

较大面积的静脉渗血或瘢痕组织及某些肿瘤(如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

可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局限性出血又查不到明显出血点的疏松组织出血区,可用荷包式缝合或多圈式缝扎压迫止血。

组织基底移动性差,不能缝合或缝合效果不佳时,可转移邻近肌肉或其他组织覆盖、填塞加压止血。

骨孔内的出血,则用骨蜡填充止血。

腔窦内出血及颈静脉破裂出血而又不能缝扎时,可用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止血,以后再逐渐分期抽除。

急性动脉出血(手术中或外伤后),可选用手指立即压迫出血点,或压迫供应此区知名动脉的近心端,继而再用钳夹或其他方法止血。

2.钳夹、结扎止血:

(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如胸锁乳突肌,应采取先钳夹,再剪断,最后缝扎的方法,以减少肌肉中的小血管出血,防止结扎线滑脱。常用的缝扎方法为贯穿缝合法。

(1)知名或较粗血管的结扎止血:处理重要部位的血管时,也可在游离血管后,用血管钳或直角钳绕血管后壁两次带线结扎拟切断血管的两端,再从两结扎线之间剪断血管。

(2)颈外动脉结扎术:由于颌面颈部血管侧支循环较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临**囊侧颈外动脉结扎的止血效果比单侧结扎更佳,但要注意其适应证,正确选择。反对将颈外动脉结扎术作为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手段。

(3)区域缝扎止血:舌、头皮等部位,可采用区域缝扎止血预防和处理出血。

3.药物止血:

(1)全身用药止血:主要用于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或在大量输血时作为辅助性用药,以增强凝血机制。常用的药物有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

(2)局部用药止血:术中渗血可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等药物。还可局部注射含有1:1000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也可用肾上腺素纱条直接压迫止血。

4.电凝止血:常用于浅表部位较广泛的小出血点,有时亦可用于深部止血。

5.低温止血:借助局部低温冷冻技术或全身低温降压麻醉,也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

6.降压止血:术中使收缩压降至10kPa(80mmHg)左右,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但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对有心血管疾患的患者禁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口腔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好课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