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生物膜
v 牙菌斑生物膜的概念
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的细菌性斑块,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
v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①获得性薄膜的形成:获得性薄膜是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基础。
②细菌黏附和共聚:
③菌斑成熟:一般12小时的菌斑便可被菌斑显示剂着色,9天后形成细菌的复杂群体,约10~30天的菌斑发展成熟达高峰。
v 牙菌斑生物膜的分类
菌斑分类 | 接触组织 | 优势菌 | 致病菌 |
龈上菌斑 | 釉质或龈缘处 | G+需氧菌和兼性菌 | 龋病、龈炎、 龈上牙石 |
附着性 龈下菌斑 | 暴露在牙周袋内的根面牙骨质 | G+兼性菌和厌氧菌 | 根面龋、根吸收、牙周炎 |
非附着性 龈下菌斑 |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袋内上皮 | G-厌氧菌和能动菌 | 牙周炎、牙槽骨快速破坏 |
v 牙菌斑生物膜的生态学
龈下细菌按聚集特性以及与牙周的关系,分为6种主要微生物复合体(红、橙、黄、绿、紫、蓝)
①第一复合体(红),与牙周炎紧密相关的菌群,包括:福赛坦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齿不服)
②第二复合体(橙),与牙周炎紧密相关的核心群,包括:具核梭杆菌的牙周亚种、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等;(小黑居中)
③第三复合体(黄):由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格登链球菌及中间链球菌等组成;(血口侵中隔)
④第四复合体(绿):包括:3种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简明弯曲菌、侵蚀艾肯菌、伴放线聚集杆菌;
⑤第五复合体(紫):由小韦荣菌和溶齿放线菌构成;
⑥第六复合体(蓝):由放线菌构成。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