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物在口腔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折裂或松脱。
1.原因
(1)洞制备因素:①洞深度不够或垫底太厚,致充填体太薄,不能承担咀嚼压力而碎裂;②承担黔力区制备不良;邻硷面涧鸠尾峡过窄过浅、轴髓线角过锐、龈壁倾斜而不能承力;③充填体同位不良,如洞El略大于洞底未成盒状,邻验面洞无鸠尾固位形,无邻面梯形及其他附加同位形。
(2)材料制备因素:调拌中成分比例不当,银汞合金的汞过多,强度下降,汞过少,材料易碎。粉液比中粉量加大,材料强度减弱,易碎裂。另外,洞内有血、唾液等水分接触材料,使其性能下降,也可断裂。
(3)填充材料的操作因素:材料未填入洞底倒凹区而无固位形使充填体脱落。
(4)操作因素引起粘结修复体脱落失败:
1)牙面末得到彻底清洁,有软垢、菌斑、色素等的存在,妨碍酸蚀液作用于釉质面,也妨碍粘结剂与牙面密合。
2)酸蚀刻未达到要求。酸蚀刻前未干燥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酸蚀刻液被稀释,酸蚀刻时间不够,导致釉质酸蚀刻区在干燥后并未显示出白睾色改变。
3)牙面未仔细干燥,尚有水分,占据脱矿孔隙,妨碍粘结剂渗人釉柱孔隙内,也影响粘结性能。此项因素对粘结影响大,值得特别重视。
4)酸蚀刻已达到要求,但酸蚀刻后的牙面又接触了唾液(让患者吐唾液或漱口),迅速形成黏蛋白膜,妨碍树脂突与牙齿组织的结合。
5)酸蚀刻后釉柱内溶出的钙未能清洗干净,脱矿后的釉柱空隙未充分暴露。
6)空气吹千时,压缩空气不洁,喷出含水或油的空气,污染酸蚀刻区。
7)粘结剂涂布过厚,可因收缩过量而内应力增大,出现缝隙而导致失败。
8)树脂未硬固前移动粘结修复体,破坏粘结界面形成。
2.处理
去除充填物修整洞形,重新按照正规操作完成窝洞的修复。去净粘结修复体、重新按照正规操作要求完成牙体的粘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