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也需要“护理”
2009-04-27 13:33 来源:医学教育网
我们赞美护士是“天使”,但一袭白衣下的他们,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俗世的困惑和烦恼,承受着来自身心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如何为他们解开心结,切实保证他们的应有权益,是社会各方应该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她们是这样的
白衣、白帽、打针、送药……一提到护士,首先浮现于人们脑海的不外乎这些描述。护士节前夕,笔者与中日友好医院的护士们坐到了一起,她们和想像中的一样亲切、温和,但她们又有许多和想像的不一样。
一到放假就担忧
当许多人在为假期的来临欢呼时,急诊科的护士们却在为它的到来而忧虑,因为假期对她们而言并不意味着放松,而是更紧张。急诊科护士长孙晔说:“任何时候急诊都不停诊,而且晚上、周末、节假日都是急诊的高峰,一到放假心里就害怕。”五一长假中,急诊科每位护士最少要值3天班,每天都有一位护士长值班,不值班的护士长则在家“听班”———24小时听电话待命,一旦有重大抢救或突发事件就要随叫随到。因为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孙晔多年前就有些神经衰弱,当了11年的急诊护士,睡前吃安眠药的历史就已有5年。
没有时间紧张
“昨天抢救了一个从19楼掉下来的民工,右侧上肢开放性损伤,腿部闭合性骨折。我们立即对伤口给予合理保护,避免感染,也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同时给予生命支持,一个小时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提到抢救,人们就会想到惊心动魄的场面,可一次近5个小时的抢救,在护士们的叙述中却听不出紧张忙乱,有的只是准确、专业的伤情判断和治疗方案。
急诊抢救是急诊科护士的家常便饭,孙晔说,面对触目惊心的伤情没有时间恐怖,也没有时间紧张。只想着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经过无数次的抢救,她们练就了理性和冷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
对病人柔声细语,烦家人说不舒服
人们常会觉得护士很温柔,家里有个护士一家人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然而现实会令不少人“失望”。人们会发现,护士们把温柔和耐心全给了病人,家属反而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急诊科副护士长许春娟说,护士对病人任何时候都是尽可能地忍耐和包容,而离开单位就不然了。对家里人发脾气是常有的事。
手术室护士长李平一开口就让人感觉“干脆、利落”。她说,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手术应尽可能地快,所以“快”是手术室护士要上的第一堂课。护士之间已经“快”成习惯,而家人则常常会觉得她们不够耐心。她们对家里感冒的人只会说“吃点药、多喝水”,而对病人则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有关问题。护士就是这样,面对病人时会本能地柔声细语,但是却烦家里人说不舒服。
来自一线的声音
【声音】小徐(某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护士)忍耐是护士的必修课。因受病情折磨,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时常反复,也容易和我们产生误解。大部分时间我能理解并妥善应对,但偶尔也会觉得自己太委屈。
把患者当自家人来看待,优秀护士、上海市北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朱燕琴用实践证明:将心比心,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如果我的亲人用上易交叉感染的垫子,会怎么想?”、“如果我是患者,一天扎上好几针,会有怎样的感受?”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除了规范的日常用语、到位的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贴心的服务。朱燕琴说:“真的为患者想了、为患者做了,误会只能是一时的,一定会消解。”当然,患者及家属将心比心也要为护士多想想,缓解摩擦。
【声音】小杨(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我喜欢当护士,可工作之余总有些惆怅,老大不小26岁了,却少有时间谈恋爱。尽管认识一个不错的,但我日夜翻班,没有时间相处。
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青年护士将家庭温馨列为最期望的目标。可繁忙的工作,总使这一目标难以实现。近年来,迟迟未嫁的大龄女护士不断增加;已婚护士无暇顾家更是普遍现象。为解决护士后顾之忧,许多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担起“知心大姐”重任,上海市第六医院的朱瑞雯便是其中一名。护士没对象的,她时时留心物色;护士小孩入托、上学遇到问题时,她出谋划策;护士家人、朋友住院了,她又帮忙求医问药……润物无声暖人心。
【声音】小鲁(某二级医院急诊护士)我总想有进修深造机会,提升自身岗位竞争力。可该读哪些书、哪些方面需要充电,实在难以摸到门路。
不少年轻护士具有相当的职业危机感。为提高护理质量、培养护理人才,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就推出“护士长助理”制度,挑选优秀护士,进行针对性的护士长岗位训练,一改护士队伍青黄不接状况。为让护士职业变得更有前途,业内人士建议:可建立科学合理的护士等级评定体系,充分激发护士积极性。
护士面临的压力现状
护士是接触病人时间最多的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来自外界各种压力也很大。据调查,目前护士患有焦虑、抑郁和狂躁等心理病症的越来越多。 医.学教育网整理
护士职业病缠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苏兰若说,由于护士的工作是8小时倒班制,人员少,体力工作非常繁重。有时连续护理病人或做手术数小时,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腰椎间盘突出及肾病等成为护士的高发病。有统计显示,大约有三成护士有失眠头疼、胃病、心理疾病等职业病。“这个群体呼唤全社会更多的关爱”沈阳市卫生局一位负责人道出这个行业的心声。
定期做心理辅导
不少专家建议,医院至少每年要对护士做一次“心理体检”,定时安排心理医生对他们进行疏导,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理专家龚梅恩主任表示,现在各大医院基本都没有开展系统的减压教育,护士们的减压更多基于自发。他建议:“首先是医院管理者要有这个意识,多关注护士们的状况,可以安排专家对护士们进行减压教育;也要对各个科室的护士进行轮换,避免在同一个科室病房呆的时间过长。”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近期的一次业务座谈会上,有护士主动提出:“工作起来心理压力过大,特别希望有个地方能发泄一下情绪。”医院对这个建议颇为重视,准备从今年开始,联系医院心理科定期为全院的护士进行心理测评与疏导,调整不良情绪提高工作质量。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也在对护士职业伤害进行课题调研,目前医院很多护士自练瑜珈调节心理状态,医院计划引入“打沙包”等情绪发泄法,让护士减压。而广州市妇婴医院除了倡导主动找心理医生聊天之外,还每半年请心理专家给护士讲课,教会她们如何应对工作、家庭等带来的精神负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