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刘淑媛:坚守护理岗位48年

2009-12-07 16:30 来源:医学教育网

  10月27日,刘淑媛获得了第42届南丁格尔奖。获奖后,这位北京安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长依然坚守在护理一线,继续着48年前就开始的事业。

  监督巡视守一线

  眼睛快速翻看监护记录本,抬头观测仪器上的血压、心律等数据,判断患者病情,检查基础护理,67岁的刘淑媛正在做着患者转病房前的准备工作。每天上午至中午是她这位总护士长最忙的时候,有很多病人从ICU转入转出。

  查看完一位70多岁的患者做过手术的胸部情况,她又贴到患者耳边说:“一会儿送您上楼,来,张开嘴。”虽然没有发现患者口腔有感染,但刘淑媛还是认为护理没有达到高标准,对旁边的护士说:“把患者的口腔护理再重做一遍吧。”刘淑媛介绍说:“将病人转出监护室不能说‘送走’,很多病人有忌讳。”

  到达病房后,老人突然面部表情很吃力,接着呕吐在床上,刘淑媛为老人接好氧气,并亲自为老人除痰。确认老人平稳后,她才下楼为转送下一个病人忙碌。

  “现在很多体力活,年轻护士都不让我干,但转病房我还会常常跟着,保证病人平稳、安全到达。”刘淑媛说。

  刘淑媛在今年退休后又被马上返聘回监护室。现在,她虽然不再上夜班,但依旧早早来到医院,时不时在监护室内巡视,判断病人的情况。

  同情心与责任感贯穿护理生涯

  刘淑媛说:“学习南丁格尔要学习她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当好护士首先要有同情心、责任感。”她认为病人来医院看病实际上就是护士的老师,护士的护理经验都是从病人身上学的,病人为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必须尊重病人,尊重生命,决不能辜负病人的信任。谈到这些,原本语速就快的刘淑媛稍显激动。

  刘淑媛回忆说,她的大儿子小时候得过一种很重的病,有了这个经历,她特别理解病人家属的感受。每次发现很难挽回患者生命时,她都会把家属请进监护室,让患者得到安慰。

  同事说,刘淑媛当年经常夜里不回家,睡在办公室的三屉桌上,随时起来监督夜班护理质量。刘淑媛的小儿子说:“小时候妈妈经常不在家,常常很想妈妈,特别希望妈妈回家给自己做好吃的。”

  让刘淑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护理经历发生在1985年。当时,一个老工人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并由心脏问题引发休克。正准备下班的刘淑媛立即决定不回家了,将病人转入自己所在的病房监护,及时发现并报告了病情加重的情况,积极为医生提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合理化建议,为成功手术打下了基础。那次,刘淑媛连续19天没有回家,她睡在水泥地板上,使后背感到冬天的冰冷,能夜间保持清醒,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患者病情,做相应的护理,这种病在国内首次被抢救成功,患者激动得连连道谢。刘淑媛说:“病人的一句‘谢谢’胜过千金。”

  终身学习不放松

  刘淑媛说:“我理解学习南丁格尔精神不仅是奉献,同时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终身学习。同时,要把自己的实际临床护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

  刘淑媛196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学校。只有中专文凭的她说:“护理工作不只是端屎端尿,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终身学习,因为要面对的情况在不断变化。”

  1982年,她远赴瑞士进修与心脏外科和术后监护相关的内容,之后经常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她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及时翻阅资料,努力做到“为医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提供可靠的临床观察依据”。

  现在,她依然经常看书学习国内国外先进的知识,还请年轻护士、医生帮助翻译国外的文章。刘淑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仅自己仍在学外语,还常邀请专家或者医生为护士讲课。早上上班前,她天天提问护士与当天手术相关的术后监护问题,这个传统坚持至今。

  虽然有人称护士压力很大,但刘淑媛40多年来从没有想过改行,因为当年受到的教育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干哪行都能出成绩”。获得南丁格尔奖后,刘淑媛说:“我之所以能获奖是因为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同行认可的一点,那就是我在临床一线,踏踏实实做每天应该对病人做的事。”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