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依托全国中医推拿专科医疗中心和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的力量,连续成功举办多次国家级推拿学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多年来,通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授课形式、考核手段和质量管理等环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推拿学继续教育方案,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脊柱推拿;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建设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在职医药人员实施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活动,其学习内容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为主。目的是使中医药从业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医药事业的发展。
我院自1997年以来,依托全国中医推拿专科医疗中心和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的力量,成功举办了多次国家级推拿学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多年来,通过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授课形式、考核手段和质量管理等环节的建设,不断完善推拿学科继续教育方案,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1.汲取临床研究成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1997年以来,我院推拿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要参与国家“863”项目一项,其它部省级和局级课题30余项。完成上海市卫生局多项推拿专科的单病种质控研究项目。获得省市级科研进步奖两项和多项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
推拿科现有住院床位45张,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600余人,年平均门诊病人数8万余人次。在脊柱系列疾病临床诊疗方案、推拿手法功法效应机理、内妇儿科常见疾病的传统推拿技术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尤其在脊柱病方面,严隽陶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创造性应用短杠微调手法,使脊柱推拿从传统经验型向理论技巧型转化,不仅显著提高疗效,而且在手法的安全、操作的可控性方面取得了关键性成果。脊柱推拿专科1999年通过了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科的验收,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3年被列入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四个亚学科之一。
针对脊柱疾患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一些传统中医推拿治疗方法存在着相当不足,导致临床疗效模糊,医疗安全性降低的现状。为此,我院先后举办了“脊柱推拿理论和实践”、“脊柱推拿微调手法临床应用与研究”等系列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围绕“四新”:(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和“三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办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脊柱推拿继续教育学习班上,不仅介绍国内外在脊柱疾病新发展新认识新理论,而且讲授脊柱短杠微调手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临床应用新方案。课程内容包括:脊柱推拿的历史与现状、脊柱微调手法、脊柱手法生物力学研究、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脊柱病的鉴别诊断、脊柱影像学研究进展等。并根据每一期教学重点分别增添相应内容,如腰椎疾病临床与实验、颈椎牵引与调整、脊柱手法临床应用质控方法等。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使得脊柱推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教学内容追踪国内外先进水平,部分内容居国内领先。对于提高学员的中医推拿及相关学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及杜绝推拿意外发生产生重要的作用。
最近,我院又结合临床康复学科发展新要求,组织了心血管疾病推拿康复理论与技能、增龄性骨关节病的推拿康复新方案等教学内容。使中医推拿继续教育项目内容不断优化更新,以期进一步贴近临床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实效。
2.整合学科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现代推拿学科长足发展,与生物力学、神经生物学和康复医学等学科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在建设中医推拿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过程中,积极发挥上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学科优势,先后聘请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等专家担任学习班的授课教师。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推拿康复领先学科负责人严隽陶教授、房敏教授,全国推拿医疗中心负责人沈国权教授等国内知名推拿学科专家也承担了课程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我院还努力加强中青年专家的培养,基本形成了学科人才完善,梯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3.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在推拿继续教育课程学习安排中,注重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通过专题讲座、专项技能学练、单病种诊疗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不仅让学员在理论上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信息,而且要求学员动手实践,亲手操作,不断学习、巩固新技能、新方法。
我们还尝试开展推拿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模拟课题的形式提高学员对临床脊柱病的研究能力。例如,主任医师房敏博士在“脊柱病与手法应用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教学中,让学员根据自己临床所遇的脊柱病问题,结合所学的课程内容,设计临床研究课题,并在我院的生物力学实验室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模拟完成课题研究。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员临床研究能力,理顺研究思路,验证推拿诊疗新技能掌握程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在讲座形式上,我们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动静结合,师生互动,加深学员对讲座内容的领会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考核手段上,采用书面考核与实际考核相结合。既考核学员在新理论上的掌握程度,又注重检查其新技能运用水平。并根据学习班的侧重组织不同侧重的考核内容,切实通过考核提高学员对新理论、新技能的掌握程度。
4.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继续教育工作流程
根据卫生部关于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章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我们相应制订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流程》等工作文本,规范了项目申报、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学分发放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并在教学日程、教材讲义准备,现代教学手段,以及学员跟踪调研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我们对2000年至2004年举办的5期推拿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217名学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2000~2004年参加学习人员的职称情况
职 称 | 人 数(人) | 占总人数(%) |
主治医师(讲师) | 143 | 65.9 |
副主任(副教授) | 44 | 20.28 |
主任医师(教授) | 2 | 0.92 |
住院医师(助教) | 28 | 12.9 |
总 计 | 217 | 100 |
表2 2000~2004年参加学习人员的学历情况
学 历 | 人数(人) | 占总人数(%) |
大学本科 | 123 | 56.68 |
硕 士 | 14 | 6.45 |
博 士 | 11 | 5.07 |
大 专 | 69 | 31.80 |
总 计 | 217 | 100 |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和副高职称占绝大部分,分别为65.9%和20.28%,表明中级职称以上是学习班学员的主体,这也基本符合继续医学教育招生对象的规定。
表2显示,本科以上的学历占了大多数,这表明,目前继续教育学员总体学历层次较高,属正态分布。
在统计中我们还发现,推拿学科继续教育项目学员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广东、广西、宁夏,新疆等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并有港澳医务工作人员参加。说明该学习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知名度在不断提高。
在每次学习班结束之前,我们都请学员对学习班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项目评价表,以发现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今后继续教育项目的完善。我们将158位学员的综合评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推拿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的评价情况
编号 | 评估内容 | 评估标准 | 评估人数 | 占总人数% |
1 | 认为本项目讲授主要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 | 是 基本是 否 | 64 92 2 | 40.51 58.23 1.26 |
2 | 对本项目基本内容以前了解情况为 | 全知道 部分知道 不知道 | 23 108 27 | 14.56 68.35 17.09 |
3 | 通过本项目学习认为收获 | 很大 较大 一般 | 64 82 12 | 40.51 51.89 7.59 |
4 | 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满意程度 |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 49 90 19 | 31.01 56.96 12.03 |
5 | 本项目的教学计划安排感到 |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 48 82 28 | 30.38 51.90 17.72 |
6 | 本项目编写的教材满意度情况 |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 47 95 16 | 29.75 60.13 10.12 |
7 | 通过本项目学习,感到收获最大的是(选二项) | 开阔思路 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提高理论水平 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提高操作能力 | 99 92 44 25 56 | 62.66 58.23 27.85 15.82 35.44 |
从表3七个方面评价可以看出,学员的反馈意见良好,总满意度达到了90%,其中对讲课内容先进性的满意度为98.74%,表明讲课的内容基本达到“四新”和“三性”的标准,得到学员的认可。感到学习后收获大的为92.4%,特别是在开阔思路和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面,学员普遍认为学习班的内容将推动全国脊柱推拿事业的发展,不少学员提出想与我院推拿科进一步开展医疗协作项目的要求。
5.认真总结,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确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在中医药事业中的战略地位是推进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动力。完善的法规政策、健全的管理体系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为了保证继续教育项目的质量,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下一步将要采取的措施有:
(1)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做到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效益显著,创建适合国情的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模式;
(2)进一步落实中医药继续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加强与临床学科建设的联系,使中医推拿继续教育项目内容不断优化更新,贴近临床一线需要,通过教与学的交流,教学相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实效。
(4)加强评价效果的考核,不仅注重于即时感受性效果,更着重于滞后效应与实践效果。同时加强对学员的随访,一方面了解学员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是否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及取得效果的情况。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设新的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马静。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再创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中医教育。2002.5(3):39-41
2.张素江等。实现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4.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