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对象。利用流行病学统计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对健康有益的因素。控制或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预防医学研究的特点: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为群体;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方法是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由于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为主要死因,这些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及心理、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所致。使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4.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肿瘤。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第二章 人类和环境
1.人类环境的组成:①自然环境:有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②社会环境:生产关系、社会阶层、社会关系。预防医学研究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保健问题。如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
2.生态系统可理解为是由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食物链实现了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的传递。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
3.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NO和烃类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主要成分为臭氧、过氧酰硝酸酯、醛类和酮类等。
4.人为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工业生产的“三废”。一次污染物包括汞、SO2、可吸人颗粒物、NOx、CO、CO2等。二次污染物包括光化学烟雾、酸雨、甲基汞等。
5.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特异性损害: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作用(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
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的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介水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霍乱等,一旦发生,多以暴发的形式出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如日本的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汞中毒性疾病;痛痛病是人们长期用受镉污染的大米、水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等;此外还有生产环境发生的各种职业病等。
6.SO2和NOx等污染物能形成酸雨,在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环境污染物耐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剂量、作用时间、多因素联合作用、个体感受性。其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调作用、拮抗作用。
第三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
1.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及永久性听阂位移的概念。①听觉适应:听阈提高10~15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②听觉疲劳: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二十几小时以后听力才能恢复;③永久性听阈位移: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
2.中暑4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热射病:多发生于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散热困难,引起体内蓄热,主要特点是体温过高。热痉挛:多发生于干热高温作业。大量出汗。钠、钾丢失,电解质紊乱引起。特点是体温正常,肌肉疼痛。热衰竭:也称热晕厥、热虚脱。多发生于高温、强热辐射的气象条件下。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体温不高或稍高,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晕厥。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日射病:多发生于夏秋露天作业及强热辐射作业。颅、颅内组织受热,脑膜温度升高,脑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
3.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不足以导致组织电离的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4.电离辐射的防护①外照射防护:屏蔽防护、距离防护、时间防护。②内照射防护:在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内禁止一切能使放射性核素侵入人体的行为,如饮水、吸烟、进食等。③清除污染。④辐射检测与卫生保健。
5.紫外线各波段对人体的作用。A段:色素沉着作用;B段:红斑作用及抗佝偻病作用;C段:杀菌作用。雪盲和电光性眼炎也主要是C段紫外线的作用。
第四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
1.SO2氯、氨、SO3,易溶于水,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NOx、光气,不易溶于水,主要作用于呼吸道。氰氧化物还与烃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有O3、甲醛、丙烯醛、过氧乙酰硝酸酯等光化学氧化剂。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甲醛是一种带有刺激性的致敏物,能造成上呼吸道刺激及变态反应性疾病。臭氧对呼吸道及肺泡都有刺激作用,可发生肺水肿;对眼睛角膜也有轻度刺激作用。我国规定居住区大气中NO2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为0.15mg/m3.
2.水溶性小的如光气、NO,可到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易引起中毒性肺水肿。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容易出现刺激症状减轻的假象。
3.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刺激性气体中毒性肺水肿的病程可分四期:①刺激期;②潜伏期;③水肿期出现剧咳、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性痰;④恢复期。
4.CO中毒是血液运输氧障碍,皮肤呈樱桃红色,能发生迟发脑病。预防其发生应作高压氧治疗。
5.H2S中毒是组织利用氧障碍,能引起电击样死亡。
6.氰化氢中毒也是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内窒息。皮肤呈樱桃红色,呼气有苦杏仁味,能引起电击样死亡。治疗采用美蓝一硫代硫酸钠或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
7.铅主要以粉尘、烟的形态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以可溶性磷酸氢铅存在血液中,继而以不溶性磷酸铅沉积在骨骼中,铅对血液系统的损害主要是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发生低血红蛋白正常细胞型贫血。主要典型症状是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重症者脐周腹绞痛,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铅中毒对机体影响最早期的变化:尿中δ-氨基乙酞丙酸增加。
8.苯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严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
9.慢性汞中毒是长期吸入汞蒸气所致,其三大典型症状为易兴奋性、震颤和口腔炎。震颤多为意向性的,治疗首选药物为二巯基丙磺酸钠。水俣痛即是慢性有机汞中毒的一种。
10.口服农药中毒的抢救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敌百虫不能用,因毒性增加),一般需10L以上。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用药一定要早期、足量、重复给药,呈阿托品化。注意后期出现“反跳”现象。复能剂:常用的有解磷定与氯磷定。
1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粒径小于15μm的粉尘颗粒为可吸入性粉尘,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物为呼吸性粉尘。
尘肺:是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是吸入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组织间质纤维化,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肺结核,诊断主要依据:职业接触史及X线胸片。预防主要采取八字方针:革、水、密、风,管、护、查、教的一、二级预防措施。
第五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
1.营养素:指人体为维持生存和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所必需的来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物质。营养素有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其中产热的有三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全面达到营养要求的膳食称为合理膳食或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能供给用膳者必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②食物的储存、加工烹调合理,③食物应对人体无毒害;④膳食制度合理。
3.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等。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指标:蛋白质的含量、消化率、生物学价值。动物蛋白质消化率一般高于植物蛋白质。
4.8种必需氨基酸为: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撷氨酸。对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5.通过混合食用各种食物,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可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动物性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相对较高。
6.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使混合后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价值,称之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7.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10%~15%,我国居民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还是谷类。
8.目前认为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尽管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具有必需脂肪酸的活性,但它们可由亚油酸转变而成。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中较多(椰子油除外),动物油中较少(鱼油除外)。脂肪的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20%~25%.
9.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供给热能的营养素,供给量占每日总热能的60%~70%.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其中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虽不供热,却可促进排便、预防肠道癌症。
10.阻碍钙吸收的因素是植酸、草酸、脂肪酸和膳食纤维;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是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氨基酸;钙缺乏,婴幼儿及儿童表现为佝偻病,成人表现为骨质敏化症。我国推荐钙的供给量:1岁以内为400~600mg,儿童与青少年为600~1200mg,成年与中老年男女皆为800mg.孕妇和乳母为1000~1500mg.
11.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主要食物来源海产品如牡蛎、鱼、贝类。
12.维生素在体内不产热、不构成机体组织。
13.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缺乏病及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D的缺乏症及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B1、B2的缺乏病、主要食物来源及营养状况评价。维生素C的功能、缺乏病、食物来源及营养状况评价。掌握烟酸缺乏病及食物来源。各种维生素供给量与热能有关的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
14.热能的来源和供给量:我国人民长期以来膳食结构以谷类为主,三大产热营养素各占总热量的比例为:碳水化物60%~70%、脂肪20%~25%、蛋白质10%~15%.人体对热能的要求:维持基础代谢,从事劳动和活动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5.乳母蛋白质每日增加25g.钙每天的供给量为1500mg.老年人膳食:食物多样化,控制脂肪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提供海带、紫菜等海藻类食物,进食定量、定时,少食多餐,每餐不宜过饱,食物加工宜切碎煮烂,使其易于消化吸收。
16.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见,在其中又以沙门菌食物中毒为最多。沙门菌属,不耐热,中毒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主要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症,大便的特点是黄绿色水样,体温高。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主要是食品加热不彻底或生熟交叉引起的,大便水样、里急后重。副溶血性弧菌不耐酸,不耐热,嗜盐。中毒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大便的特点是呈洗肉水样,后转为脓血黏液便。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耐热。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肉制品、剩饭等。临床期短,反复剧烈呕吐,常呈喷射状。体温正常或稍高。治疗时慎用抗生素。潜伏期最短。
17.肉毒杆菌食物中毒病原为肉毒杆菌毒素,嗜神经毒物,不耐热。不耐碱,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自制的发酵食品。临床表现特点:运动神经麻痹的症状,病死率高。治疗采用多价抗毒素血清,试用盐酸肌。河豚的卵巢、肝脏毒性最强,毒蕈中毒以肝肾损伤型最为严重,病死率高。亚硝酸盐中毒,将红细胞内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皮肤青紫色。解毒剂是美蓝。治疗时可与维生素C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