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的部分。股骨干有一个轻度向前外的弧度,有利于股四头肌发挥其伸膝作用,骨干表面光滑,后面有一条隆起的粗线,称为股骨嵴,是肌肉附着处。股骨干的皮质厚而致密,骨髓腔略呈圆形,上、中1/3的内径大体均匀一致,下1/3的内径较膨大。股骨干周围由三群肌肉包围,其中以股神经支配的前侧伸肌群(股四头肌)为最大,由坐骨神经支配的后侧屈肌群(腘绳肌)次之,由闭孔神经支配的内收肌群最小。坐骨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在股骨下1/3处紧贴着股骨下行至腘窝部,若此处发生骨折,最易损伤血管和神经。
常规治疗
处理股骨干骨折,应注意患者全身情况,积极防治外伤性休克。重视对骨折的急救处理,现场严禁脱鞋、脱裤或作不必要的检查,应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给予临时固定,急速送往医院。股骨干骨折的治疗采用非手术疗法,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因大腿的解剖特点是肌肉丰厚,拉力较强,骨折移位的倾向力大,在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同时需配合短期的持续牵引治疗。必要时,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1.复位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一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用双手握小腿上段,顺势拔伸,并徐徐将伤肢屈髋屈膝各90°,沿股骨纵轴方向用力牵引,矫正重叠移位后,再按骨折的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下列手法。
(1)股骨上1/3骨折:将伤肢外展,并略加外旋,然后术者一手握近端向后挤按,另一手握住远端由后向前端提。
(2)股骨中1/3骨折:将伤肢外展,术者以手自断端的外侧向内挤按,然后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
(3)股骨下1/3骨折: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紧挤在腘窝内的双手作支点,将骨折远端向近端推迫。
对于成年人或较大年龄儿童的股骨干骨折,特别是对粉碎骨折、斜行骨折或螺旋骨折,多采用较大重量的骨骼牵引逐渐复位,只要牵引方向和牵引重量合适,往往能自动得到良好的对位,无须进行手法复位。3~5天后经X线床头透视或摄片,骨折畸形已纠正,可逐步减轻牵引重量。若为横断骨折仍有侧移位者,可用双手的手指或手掌,甚至十指合扣的两前臂的压力,施行端提和挤按手法以矫正侧方移位。粉碎骨折可用四面挤按手法,使碎片互相接近,斜形骨折如两斜面为背向移位时,可用回旋手法使远端由前或由后绕过对面,粉碎骨折因愈合较慢,牵引时间可适当延长。
2.固定方法
(1)夹板固定:骨折复位后,在维持牵引下,根据上、中、下不同部位放置压垫,防止骨折的成角和再移位。股骨干上1/3段骨折,应将压垫放在近端的前方和外方;股骨干中1/3骨折,把压垫放在骨折线的外方和前方;股骨干下1/3骨折,把压垫放在骨折近端的前方。再按照大腿的长度放置四块夹板,后侧夹板上应放置一较长的塔形垫,以保持股骨正常的生理弧度,然后用4条布带捆扎固定。
(2)持续牵引:由于大腿部肌肉丰厚,肌力强大,加之下肢杠杆大量强,对骨折施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术后,仍有可能使已复位的骨折端发生成角甚至侧方移位。因此,还应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肌力的强弱,分别采用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才能维持复位后的良好位置。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成年人;骨骼牵引适用于下肢肌肉比较发达的青状年或较大年龄的儿童。儿童牵引重量约1/6体重,时间约3~4周;成人牵引重量约1/7体重,时间约8~10周。一周后床边X线片复查,如骨折对位良好,即可将牵引的重量逐渐减轻至维持重量,一般成人为5千克左右,儿童为3千克左右。在维持牵引的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方向,检查牵引装置,保持牵引效能,防止过度牵引,以达到维持骨折良好的对位对线的目的。
3.药物治疗
按骨折治疗的三期辨证用药,早期可服新伤续断汤,中期服接骨丹,后期服健步虎潜丸。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