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房颤消融领域的领军人物及室颤消融的首创者、来自法国波尔多的Michel Haissaguerre教授应邀来我中心访问,与我们一起畅谈了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很多思路值得借鉴。
20多年前,房颤的根治性治疗只有外科迷宫手术一种。因折返主要在心房的解剖开口部位,破坏这些部位的完整性便能终止折返,而基于多发折返学说开展的迷宫手术,旨在恢复房室活动的协调性,保留心房收缩舒张功能。这种以窦房结为入口,房室结为出口,其间激动传导可通过每一处心房肌却不允许折返循环的结构,恰如曲折蜿蜒的迷宫,故称迷宫手术。不过,其确切的作用机理却是由内科医生Michel Haissaguerre教授发现的。他和同事历时6年努力收集到45个病例,通过精细标测后,最终锁定肺静脉为阵发性房颤的元凶。此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从而使消融根治房颤成为现实,也为迷宫手术原理提供了科学解释,推动了外科同行对迷宫手术的改良,并由此开辟了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新篇章。
对于未来房颤消融的发展趋势,Haissaguerre教授一直在不懈研究,希望研发标测更准、消融更有效的新工具;同时他也在关注对于射频、冷冻等消融手段的评估,目前认为上述消融手段各有擅长,没有哪种手段的优势特别明显。此外,持续性房颤的机制研究亟须加强,如此才能实现用更小的消融损伤达到最大的消融成功率。在他看来,未来房颤消融的需求将增加5~10倍,而增加导管室数量及培训更多专业医生已成当务之急。
Michel Haissaguerre教授对于心脏性猝死的元凶——室颤的消融治疗也屡有创新。在他看来,室颤分为两种:一种是室性心动过速越跳越快最终出现室颤。另外一种则是由正常节律直接变为室颤,后者显然更为凶险。他通过研究发现,后者的电生理根源位于只占心脏重量2%的浦肯野纤维中。通过像根治房颤那样对这部分组织进行消融,可以消除室颤隐患。Haissaguerre教授特别强调,目前室颤的一线治疗还是ICD,通常仅对那些无法耐受ICD植入手术或费用上难以负担的患者才可以考虑消融治疗。不过如能早期识别室颤高危患者,把握适应证进行室颤消融,将有望大大降低室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Haissaguerre教授希望用10年时间完善一种“超级心电图”,以期早期甄别出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降低猝死的发生率。与此同时,他还计划建立一所心律与心脏建模研究所,将细胞遗传学、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学与心脏电生理数学建模、心脏光学标测、心音信号等技术有机整合,用于心律失常的研究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