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葵扇之乡的美誉。
葵属棕榈科、蒲葵属,又名蒲葵,是多年生的热带和亚热带常绿乔木,喜生于高温多湿、土地肥沃的中性土壤中,具有耐旱和耐湿的特性。它在夏天生长快,冬天生长则较慢,干像椰树,挺直无枝,叶呈圆形,叶端为锯齿状,叶阔尾短,骨格细匀,芯蒂圆正,柄直如枪,长者有丈,短者二三尺,树龄长达二三百年的老葵树屡见不鲜。新会所产葵叶,具有叶润平滑、厚薄均匀、蒂正骨直、轻盈柔韧的特点,用它制成扇,光泽可观,娇艳雅致经久不枯,为他地所不及。利用其叶加工制成葵扇、葵篮、葵帽、葵篷等各种葵制品,既是生活日用品,又是工艺欣赏品。早在清代,新会葵扇除畅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俄国、美国、英国、法国、古巴、哥伦比亚、秘鲁、智利等24个国家和地区。 新会植葵,始于何地,考之古籍,有两种说法。一说来自清远。据《晋书·谢安传》载:东晋大臣谢安有个同乡,由中宿罢官返回京师建康,带有葵扇五万柄作为经商的物资,谢安取其中一些自用。他常常手摇葵扇穿街过市,由于谢安位高名气大,因此京师很多人就效仿他使用葵扇。古之中宿即今之广东清远县。另一说来自龙川。据晋朝稽含的《南方草木状》载:“蒲葵产自龙川”。此外,新会民间口头还有一种传说,谓“新会葵树的祖家在茶坑乡。以茶坑的文华塔为中心,凡可望见该塔的地方,即可种植葵树”。此种传说,未免有点神化,但观察现在的葵围,的确围绕着文华塔,其他地方很少种植。根据栽培和收割的方法不同,葵扇原材料又有三旗、长柄、生笔三种之分:
(1)三旗。叶柄粗而坚,叶肉厚而韧,为制作普通用的藤边粗扇的主要原料。副产品有葵尾、葵爪。栽培方法:每亩植500棵为准,株距横直各3.2尺。普通每年收割4次,由农历四月至十一月,每月割一次,每次收割时留三叶,割中间嫩叶,故名三旗。
(2)长柄。又名二旗。叶柄长三、四尺,专供撕骨晒干运到国外供制扫刷,葵叶则用来制葵贝,副产品为南尾,供制船篷、雨帽之用。每亩植400株为准,株距横直4尺,平均亩产4000柄。每年五月、十月两次收割。收割时,每棵葵上留两叶,保持叶柄继续生长,故名长柄。(3)“玻璃”,又名“生笔”。叶刚生长但还未伸展的嫩叶,尖而笔直,故名“生笔”。当叶未张开时,即用水草轻轻将其捆缠,使叶肉不见阳光,收割时嫩白可爱。此为制作较为细致的藤边幼扇或织扇的主要原料。其副产品叫下玻璃尾,可制作葵通帽、葵花篮、葵床垫、璃尾绳等。以每亩植800至900株为标准,株距横直各2尺余,每株年产5至6柄,亩产约5000柄。
(4)老葵。老葵不是一种葵树的名称,而是在收割三旗葵叶时留下来的老葵叶,削去葵 骨后用以制作葵扎或供搭篷、凉棚、葵寮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