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01 > 正文

传染性软疣-病原学

上肢传染性软疣感染人类的痘病毒有许多。引起本病的病毒系痘病毒科的一种DNA病毒,是人体最大的病原性病毒之一,大小约为300×200×100μm。电镜研究,病毒的形成与胞质有密切关系,胞质基质浓缩,并出现嗜酸性颗粒,集聚成大颗粒,称颗粒组合型病毒(初期型病毒);继而形成细颗粒型病毒(中期型);最后形成一层砌样外壳和哑铃状DNA内核,整个胞质基质变成病毒包涵体,又称软疣小体。形态学上与痘疮、牛痘、羊痘及其他动物病毒相似。目前培养及动物试验均尚未成功。曾报道传染性软疣能在原代人羊膜细胞、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猴肾细胞及FL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不过,但因其不能通过脱膜阶段而使该病毒难以在任何细胞中生长,故不能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作为常规。

传染性软疣病毒因不能在组织培养细胞中繁殖而妨碍了对其DNA的分析,有限的报道表明本病毒G+C含量高于痘苗病毒,它至少有两个亚型。自生殖器分离的病毒定名为Ⅱ型,自身体其他部位分离的定名为Ⅰ型。但两个型病毒的病灶不一定局限于某个部位。临床标本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颗粒形态与正痘病毒相似,但其“M”颗粒表面有似雅塔痘病毒之突起管状结构,有别于天花、猴痘及痘苗病毒。此外软疣病毒无囊膜,有别于塔那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产生特征性皮损在临床上容易诊断,但出现在生殖器部位的皮炎及溃疡处,则常与生殖器疱疹病毒混淆,此时只有通过电镜才能作出诊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