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卫生标准 > 正文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B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附录B:登革热病原学检测

B1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mbAb-IFA)检测DV抗原

B1.1原理

感染DV的蚊虫体内,携带有DV抗原,可用DV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出蚁体内的特异性抗原。

B1.2材料

多孔载玻片、10~l00 μL可调加样器、染色钵、试管、pH7.2PBS Dl~D4型单克隆抗体、羊抗鼠IgG、丙酮等。

B1.3检测步骤(问接法)

B1.3.1 蚊虫标本制备:待蚊虫胃内容物消化后,置-40℃冻死,用解剖刀去翅,肢,将头部和躯体分别放于载玻片圈内,盖上一块与之相对应的玻片,轻轻加压,使蚊组织最大限度地附在玻片上,小心分开两玻片,用镊子去除大片的骨骼,吹干,冷丙酮固定10 min.

B1.3.2用PBS轻轻洗一次,再用蒸馏水洗一次,吹干。

B1.3.3加DF单克隆抗体,覆盏蚊组织,置于湿盒中,37℃水浴30 min.

B1.3.4取出,用PBS洗2次,蒸馏水洗1次,吹干。

B1.3.5加羊抗鼠lgG,如B1.3.3、B1.3.4,孵育,洗涤。

B1.3.6封片胶封片,荧光镜检。如单抗已荧光标记则免去BI. 3.5,即为直接法。

B1.4结果判断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检出组织细胞质内有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判为阳性医|学教育网整理,阴性无荧光出现。

B1.5 意义

在蚊虫组织中,检出DV抗原。可确诊被检蚊虫携带有DV,可用于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

B2 C6/36白纹伊蚊细胞分离DV

B2.1原理

DV是一种具有严格的细胞内存活的生物,必须生活在活的细胞组织内。C6/36白纹伊蚊细胞对DV十分敏感,藉观察病毒对其产生的变化(病变等现象)和应用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检出病毒的存在和型别。

B2.2材料

C6/36白纹伊蚊细胞、新生小牛血清、日本Eagles、青霉索、链霉素、各型DV单克隆抗休、羊抗鼠荧光IgG及免疫荧光试验用品。

B2.3检材的采集及处理

B2.3.1病人:无菌采集发病后5d内静脉血3 mL.放冰壶送实验室分离血清接种组织培养,不能及时接种的可放-20℃保存。对污染的血渍要先加青霉索、链霉素(最终浓度各为500 kU/L)。4℃作用2h处理后按种。接种后余下的血消为早期血清,供血济学试验用。

B2. 3.2尸体检材:可取血,脑行液、脑组织、肝等。

B2.3.3蚊:采集吸过血的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或其他可疑蚊种,用0.50 mol/L(10%)葡萄搪液喂养,至胃血完全消化后置-20℃,待死后按蚊种及捕获地点分组,以5~10只一组为宜,经生理盐水冲洗数次后,用研磨器研碎,每组加0.5 mL Hank's液,2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加青霉素、链霉素【最终浓度1 MU/L(1 000 U/mL)】4℃过夜,备用。

B2.4病毒分离

C6136(白纹伊蚊纯系细胞株)传代细胞。待细胞长成单层后,倒去培养液,每管接种月Hank's液稀释成10-1的患者血清0.1mL或蚊悬液或组织悬液0.2 mL,37℃吸附l h后加维持液0.9 mL及0.8mL,置35 ℃静止培养,观察7天,若细胞出现膨大至融合,折光度增强、颗粒增多等现象,取细胞悬液0.1 mL,进行传代,仍出现同样病变者应保种并进行鉴定,若7天后细胞不出现病变,需盲传l~2代,仍不出现病变者用问接免疫荧光试验作进一步检查,阴性者作阴性报告。

B2.5间接免疫荧光试验(FA/IFA)鉴定DV

B2.5.1 试验方法

B2.5.1.1 细胞片的制备:把出现“++”病变的C6/36细胞管倒去维持液,(若不出现病变医|学教育网整理,则需培养7天再制片)用pH7. 2PBS洗2次后加PBS 3 mL,用滴管把细胞从管壁上吹下,吹散,2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PBS.加O~2 mLPBS把沉淤吹散,滴加在10孔的载玻片符孔中,电风扇吹干,加冷丙酮固定10 min,用PBS冲洗2次,蒸馏水漂洗1次,吹干,-20℃保存。正常C6/36细胞对照按同法制片。

B2.5. 1.2试验方法:取出保存的待鉴定细胞片或腑组织片,吹干,于各孔中按顺序滴加4个型DV使用单位的单克隆抗体,备型2孔,对照2孔滴加PBS,置湿盒内37℃水浴30 min.取出用PBS冲洗3次,蒸馏水深洗1次,吹干,滴加含130 μmol/L(1 :8 000)伊文思兰的2单位抗鼠IgG荧光抗体,置湿众内37℃水浴30 min,用PBS冲洗3次,蒸馏水漂洗1次,吹干,用甘油缓冲液封片,镜检,记录结果。

B2.5.2结果判断

特异性免疫荧光呈黄绿色颗粒,分布在感染细胞的胞浆内,正常组织细胞被染成橙红色或暗红。

B2.5.3意义

从病人血液、组织或蚊媒中分离出DV,经鉴定,可确诊DV感染和病毒型别。

B3应用乳小白鼠分离DV

B3.1原理

新生小白鼠对DV十分敏感,藉观察病毒对其产生的致病等现象和应用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检出病毒的存在和型别。

B3.2材料

同B2.2.C6/36白纹伊蚊细胞改用1~3日龄乳小白鼠。

B3.3检材采集及处理

参考B2.3.

B3.4病毒分离

每一检材接种一窝l~3日龄小白鼠,每只脑内接种全血或1:10血清或蚊悬液、组织悬液10~20μL,接种后48 h内死亡者作非特异性死亡,弃去。存活者观察至10 d左右仍未发病时,剖取其中2只, 取脑,用pH8.0肉汤制成10%悬液,盲传1~3口龄小白鼠一窝,其余的及盲传的均观察至第四周。未发病作阴性结果:在观察期内若发病(松毛、蜷缩、活动力降低、站立不稳、抽搐、离群、不进食、瘫痪等症状)则削取半边脑,按盲传法制成10%鼠脑悬液,转种1~3日龄小白鼠,并作无菌试验。另一半脑置5.43 mol/L(50%)甘油缓冲液中低温保存。无菌试验阴性而重复以上症状的乳鼠作为可疑毒株传代、保种,并进行鉴定。

B3.5病毒鉴定

B3.5.1 问接免疫荧光试验(FA/IFA)

B3.5.1.1 脑组织片的制备;取发病濒死的小鼠脑组织以冰冻切片制成10孔组织片,经吹干,冷丙酮固定10 min,冲洗、吹干后放-20℃保存。正常脑组织同法制作。

P.3.5.1.2试验方法、结果和意义,同B2.5.

B3.5.2血凝抑制试验

原理、材料与方法参考人2.

意义:鉴定病毒和病毒分型。

a3.5.3补体结合试验

原理、材料与方法、意义参考A3.

s3.5.4中和试验

原理、材料与方法、意义参考A6.

B4 RT-PCR技术检测DF病毒基因及基因分型

B4.1原理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是利用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碱基配对原则,在一定条件下扩增DNA片段的体外扩增方法。它的特异性取决于两个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的序列。引物与待扩增片段两条链两段DNA序列分别互补,待扩增DNA在变性温度下分解为二条单链模板。在复性温度引物与模板两端的DNA序列分别复性(杂交,碱基配对)。在延伸温度和单核背酸存在的条件下,由TaqDNA聚合酶催化,引导引物的5,向3,方向延伸合成新链,是一个重复进行的热变性复性延伸的温控循环过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DNA产量呈指数上升,经过20个循环以后,从微量基因材料。特异性地扩增可达数百万倍。

登革病毒含核糖核酸(RNA)基因组,因此PCR前需经过逆转录酶作用。合成第一条cDNA链(RT),再进行扩增(PCR),即RT-PCR.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可扩增登革病毒组基因。设计不同型登革病毒的引物对,可扩增出不同的基因型病毒的基因产物。

B4.2材料及方法

(略)。

B4.3 意义

此法可对早期病例DV的检测及分型鉴定。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