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数护士心理超负荷
2012-12-03 16:34 来源:医学教育网
近日,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对我市425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7%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55.1%有超负荷感,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该院心理科副主任、国家执业心理咨询师邓文英指出,良好的心态是良好的工作效果的前提,广大护士应主动调整心理。
邓文英分析,护士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是非常多的。首先从生理上来说,由于大部分护士都是女性,感情细腻,感觉敏锐,同时还要遭受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等影响,这些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其次,护士的责任重,工作范围广,除了患者之外,还要面对患者家属、医生、其他护士、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而且社会给了他们太多期待,但是认同感却逐渐降低;再次,护士的生活缺乏规律,经常昼夜颠倒,这也很容易使她们的心理发生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邓文英说,在医疗活动中,护士实际上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的,心理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感到自卑、压抑。时间久了,如果没有接受正确的心理指导,无法自我调节,很容易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邓文英指出,良好的心态是良好的工作效果的前提,广大护士应主动调整心理。首先要理性看待现实,降低自己的期待值,尽量不要攀比。其次,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愤怒、忧郁、焦虑的时候,尽量找人倾诉,这个心灵的“清洁师”,要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再次,要不断学习,掌握和运用一些技能,提高自信心。邓文英还说,在人际关系方面,也要不苛求别人,另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促生快乐因子。
小知识
评价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协调、心境良好、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等。只要大体上符合上述标准,就应被视为正常人。心理处于亚健康或者不健康状态的人,长期存在抑郁、恐惧、嫉妒、焦虑、冷漠、骄傲、愤怒等情绪。当然在失恋等情景下,适度地出现以上症状,也是正常的。当长期处于此类状态,则表明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