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中医护理 > 正文

不同部位和治疗的不同拔罐方法

  不同部位和治疗的不同拔罐方法:

  ①留罐

  此法又称坐罐。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10~15分钟,然后再将罐子起下。如欲拔瘀血罐,时间可稍延长,但不能超过半小时。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肌肤瘦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夏季天气炎热,留罐时间宜短。留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

  ②闪罐

  此法是将罐子拔后当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为止。这种方法多用于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病。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兴奋作用明显,对痿弱症、中风后遗症等效果更佳。

  ③单罐

  就是单独取一处拔罐,仅使用一个罐子。此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或穴位,选用适当口径的罐子。

  ④多罐

  指在相应体表位置纵横并列拔2个或2个以上罐子。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依据罐子排列的距离,又分为分疏排、密排和散排。疏排罐距大于7cm,密排罐距小于3.5cm,散排指罐子分散排列,相距较远。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范围、症状、体质和耐受力等灵活应用。

  ⑤走罐

  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欲拔部位涂一些润滑油或凡士林等。再将罐子拔住,用左手按住罐子前部皮肤,右手握住罐底平推或稍倾斜推,以扩大施术面积。若向前推动时,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抬起;若向后推动时则前半边着力,后半边略抬起。遵医嘱在皮肤表面循经络走向或相应部位左右来回地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一般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注意罐口必须十分光滑,以免拉伤皮肤,故以玻璃罐最好。

  ⑥刺血(刺络)拔罐

  此法是指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皮肤针刺或注射器针头破细小血管然后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刺络)治疗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胃肠神经官能症等。一般刺血(刺络)拔罐留置10~15分钟,然后取下罐子,冲净血迹后消毒液浸泡。

  ⑦针罐

  针罐是在选定的部位上,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为中心点拔罐,留置10~15分钟,再起罐、起针。多用于加大刺激量,以提高针刺疗效。此法多用于风湿痹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