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患。因其颜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新生儿以及久病体弱的婴幼儿。症状一般较轻,如果治疗及时,预后良好;若邪盛正虚,白屑堆积,蔓延至鼻腔、咽喉、气道、胃肠则可影响吮乳、呼吸、消化,甚至危及生命。
明代《外科正宗·鹅口疮》说“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随以冰硼散擦之,内服凉膈之药。”已对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有详尽的论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西医学亦称本病为“鹅口疮”,病原菌系白色念珠菌。多在生产时感染,或由于喂奶器具不洁、乳品污染,或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