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优秀护士吴华莉

2013-10-28 14:38 来源:医学教育网

十四年如一日,她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地播洒爱心。十四年如一日,她兢兢业业、刻苦奋进地呵护患儿。她是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儿科新生儿专科护士长吴华莉,孩子们口中的“爱心妈妈”,民大医院的“优秀护士长”。

像妈妈一样关怀。

从19岁走上民大医院儿科护士岗位,光阴已渡过了十四年,这十四年,吴华莉将青春与爱心奉献给了患儿。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会表达,也不懂拒绝,一切都依靠医护人员的照顾。“新生儿太脆弱了,所以,对他们护理时一定要有爱心,并且要细心、谨慎。”吴华莉说。

她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6月10日在民大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见到吴华莉时,她正忙碌地穿梭于病床间,时不时俯下身,轻轻地用脸去感受患儿的体温。患儿醒了,她像母亲一样呼唤着孩子,逗得患儿“呵呵”直笑。为了减轻患儿扎针的痛苦,她和同事常常以自己为扎针练习对象……

2010年一名刚出生的小女孩被送进新生儿无菌病房。这个孩子患有大泡表皮松解症,大腿皮肤缺损,全身皮肤轻轻一碰都可能导致脱落。医院从医几十年的医生们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病例,对她的护理与治疗可谓困难重重。但吴华莉带领的爱心妈妈团队却从来不惧困难,“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呵护她。”扎针时孩子脆弱的皮肤经不起压脉带的捆绑,吴华莉用自己的手代替,轻轻地握着,生怕弄痛了这个小家伙;每当输完液,吴华莉都要花1个多小时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撕下医用胶布,胶步撕下来时,吴华莉已是满头大汗;孩子在床上与被单轻轻摩擦皮肤就会起泡脱落,为了减少运动与摩擦,吴华莉和姐妹们一起为她制作了吊床,像鸟巢一样把孩子温暖地包裹起来;孩子的表皮组织长期暴露在外极易造成感染,她们就每天消毒孩子接触的物品,并为她做低浓度的碘伏浴。

最困难的是换药,“皮肤组织要自然康复痂壳就必须随时清除,这个工作就由我来做。既要慢慢地剥离,又要减少出血,给她除一次痂壳,换一次药经常就要一个早上的时间。”吴华莉说。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治疗,孩子终于康复出院了。3年时间过去了,由于当时的细心护理,在孩子身上竟没有留下一丁点的疤痕。孩子的父母既高兴又感动,常将孩子的照片拍下用短信发给吴华莉。看着手机里孩子灿烂的笑脸,吴华莉舒心地笑了。

为了孩子的健康,吴华莉播撒着爱心;为了做好医患沟通,进一步服务治疗,吴华莉也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严于待己,宽于待人。

在新生儿病房面对的不仅是患病的孩子,还有为了孩子的病情而心急如焚的家长。吴华莉曾遇到过一位患儿家属,因为给孩子打针比较困难,年轻的护士没有成功,这位家长便发火了。吴华莉到现场后向家长进行解释,可这位家长还是火气未消,不满地说:“反正你必须一针打到。”面对压力,吴华莉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很快完成了穿刺工作。后来患儿很快恢复了健康,患儿家属的气消了,并深深感动,特地送来锦旗以表示感谢。

在吴华莉的感染和带动下,全体护理人员都视病人如亲人,热情服务于患儿,真正把一颗颗爱心奉献给了患儿。

吴华莉细心照料病患的行为被许多人看在眼里。2007年,吴华莉怀孕了,挺着大肚子还忙碌在病房里。有位患儿家长觉得她实在太辛苦,为了感谢她对孩子的照顾专门给她买了孕妇奶粉。吴华莉坚决不要,但家长由执意不肯收回,于是吴华莉悄悄地把奶粉退了,并交到患儿的住院费里。她说,“用真诚的心去和患者交流,其实很多问题都能化解,用真心一定可以换真心。我不论上下班,看到过道里家长抱孩子的姿势有不对的地方,我都会提醒他们,我觉得作为一个新生儿护士这是我应该做的。”吴华莉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同事们打来电话说:“吴老师,快点来,有患儿需要抢救”。每当这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都会撇下年幼的孩子,在家人理解的目光中赶回医院,直到患儿转危为安,她才能放心。

像士兵一样战斗。

对患儿,吴华莉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工作,吴华莉像夏天一样热情,十四年如一日,她如忠诚的士兵,兢兢业业地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双手,尽全力为患儿减轻病痛。

2009年,作为全州甲流重症患儿定点救治医院,民大医院儿科接收了全州第一例,也是全省第一例的一名危重甲流患儿。孩子仅6个月大,来自来凤,被确诊之后情况十分危重,各级领导部门及民大医院都高度重视,成立了抢救小组,吴华莉主动承担起护理组组长的责任,配合省内专家对患儿展开救助。她从未考虑过自己可能被感染的危险,精心制定护理方案,亲自护理患儿。整个救治过程中,吴华莉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抢救最关键那几天,她几乎没合过眼,日夜坚守在病床前。“当时给他打针很困难,打不到,医院许多的护士都败下阵来,如果请专家要耗费宝贵的时间,于是我就自己慢慢地找,终于完成了穿刺工作。”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治疗后,患儿最终战胜病毒康复出院。

2012年12月,颇受社会关注的尹宝宝患先天食道、肠道闭锁,需要紧急转送至武汉协和医院抢救。患儿离开重症监护室存活的时间仅有3个小时,从恩施到武汉需换乘3次交通工具,风险极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需要最好的护理人员专程护送。接到任务后,吴华莉立即从家里赶到医院,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患儿。在飞机上,吴华莉和随行的医生轮流抱着患儿为其推静脉营养液。飞机降落时造成的不适让患儿的面色有所改变,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看到这种情况,吴华莉不顾自身安危,马上解开自己的安全带,站起来,随时预防有唾液分泌物堵塞患儿气道,做好吸痰的准备。还好只是虚惊一场,患儿很快恢复了正常。3小时,吴华莉用自己高超的护理技术成功地为尹宝宝的生命护航,挽救回了宝贵的生命。

上述事迹被各级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临危不惧,勇于担当责任的吴华莉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面对夸奖,吴华莉却总是说:“其实我当时想到的就是孩子,这没什么,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吴华莉不仅像士兵一样战斗在与病魔抗争的第一线,也像士兵一样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时刻准备战斗。

“我的护理对象是刚出生的孩子,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对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华莉说。凭借多年的护理经验和悉心钻研,吴华莉练就了一手熟练的扎针技术,多次在医院组织的技能竞赛中荣获'穿刺能手'称号。2012年,为了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治愈率,民大医院儿科在全州率先开展了新生儿PICC静脉穿刺技术。一旦用上这根“生命线”,不用再担心宝宝反复被穿刺;也不必担心抢救时因为建立静脉通道而耽误时间。而且,相比普通静脉通道而言,PICC导管可以保证高能量、高渗透压、高浓度、强刺激性的药物安全应用,从而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隐患,同时也促进了患儿的舒适感。为了成功开展这一新技术,吴华莉与同事们反复查阅资料,预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之后才进入实践。

“我还记得第一次为患儿做PICC的情境。因为导管需要盲穿,要许多人的密切协作,我和我的同事们其实都很紧张。患儿实在太小了,我们只能从解剖位置一点一点地往里推进,随时观察导管到达的位置。在几个人配合得相当好的情况下,完成一例新生儿PICC导管植入需要三四个小时,我们的工作服都是里外几层的隔离服,做一次植入就像做了一次手术一样。”吴华莉说。

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三个小时后,PICC静脉穿刺顺利完成,那名患儿也在吴华莉和同事们20余天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出院。

过硬的业务素质让吴华莉收获了患儿家长的信任也收获了同事们的敬佩,她先后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长。

吴华莉,这位爱心妈妈每天都在不断重复着平凡的工作,照顾患儿的时间甚至超过了照顾自己孩子的时间,但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用最朴实的行为诠释了南丁格尔精神的真谛,也用最真诚的爱心温暖着患儿幼小的心灵。

这份在平凡中升华出的不平凡,正是一种白衣天使中的正能量在闪光,吴华莉,她就像黑夜中的烛火,燃烧着自己,温暖着患儿。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