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若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病情加重,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进行治疗。
2.缓解疼痛
1)针对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因、缓解和加重的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缓解疼痛。先用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止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并评估其效果。
2)指导病人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
3.改善和维持营养状态
1)入院后即准备手术者,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根据病情在决定饮食种类。
2)营养不良会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不能经口饮食或进食不足者,可经胃肠外途径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以维持病人良好的营养状态。
4.并发症的预防
1)拟行胆肠吻合术者,术前3日口服卡那霉素、甲硝唑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术前1日晚行清洁灌肠。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2)肌肉注射维生素K110mg,每日两次。纠正凝血机制障碍,应观察其疗效及有无副作用出现。
5.心理护理观察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有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心理。耐心倾听病人及家属的述说。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变化。
2)观察、记录有无出血和胆汁渗出:包括量、速度、有无休克征象。
3)黄疸程度、消退情况:观察记录大便的颜色,检测胆红素的含量,了解胆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
2.T管引流的护理1)妥善固定:术后除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但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
2)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以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200ml,呈黄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75%的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行T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5)拔管:一般在术后两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时,可考虑拔管。
3.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1)黄疸2)出血3)疸瘘
4.稳定情绪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心理上给予开导,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尽量满足病人要求。
【健康教育】
(一)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油腻的食物及饱餐。肥胖者应适当减肥,糖尿病者应遵医嘱坚持药物和饮食治疗。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二)非手术治疗的病人,应遵医嘱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若出现腹痛、黄疸、发热、厌油腻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三)向带T管出院的病人解释T管的重要性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洗浴时采用淋浴,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以防止增加感染的机会。日常生活中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T管而致脱出。在T管上标明记号,以便观察其是否脱出。引流管口每日换药1次,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若敷料渗湿,应立即更换。每日在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若发现引流液异常或身体不适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