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骨折概论/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

1.定义

骨的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中断称为骨折

2.病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性劳损以及骨骼病变。

3.分类

(1)按骨折处与外界是否相通: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2)按骨折端形态分: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压缩骨折、嵌插骨折、撕脱骨折、凹陷骨折、骨骺分离等。

(3)按骨折的程度分:不完全性骨折和完全性骨折。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后者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嵌插骨折、压缩骨折等。

(4)按骨折处的稳定程度分: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前者如不完全性骨折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横骨折和嵌插骨折,后者如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5)按骨折后时间分:新鲜骨折(一般1~2周内)和陈旧骨折(多在2~3周后)。

4.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①一般体征:A.疼痛和压痛;B.局部肿胀和瘀斑;C.功能障碍。由于此3项也可见于软组织创伤,因此不能诊断或排除骨折可能。②专有体征:A.畸形;B.异常活动;C.骨擦音或骨擦感。出现任何一项表现即可诊断为骨折,但无此3项表现不能排除骨折诊断。注意不可为测试这些体征而故意搬动伤处,加重损伤和痛苦。

(2)全身表现:一般无全身症状,合并多处严重损伤时可因剧烈疼痛、大量出血等引起全身表现,甚至休克

(3)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5.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①休克;②血管损伤;③周围神经损伤;④内脏损伤;⑤感染;⑥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是由深筋膜与骨、骨间膜、肌间隔所围成的容量有限的软组织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时形成的血肿和严重软组织水肿,导致间室内压力增高,使软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急性缺血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皮肤苍白或发组、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⑦脂肪栓塞:骨折断端血肿张力较大,使骨髓腔中脂肪微粒进入破裂的静脉内,可阻塞肺或脑血管引起脂肪栓塞。

(2)晚期并发症:①关节僵硬;②骨化性肌炎:也称损伤性骨化,常见于关节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特别是肘关节,关节附近的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若处理不当,血肿较大,经机化和骨化后,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可形成较广泛的异位骨化,影响关节活动功能;③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内骨折未准确复位,关节面不平整,畸形愈合引起,多见于膝、踝等负重关节;④缺血性骨坏死;⑤缺血性肌挛缩:肢体重要血管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期结果。缺血肌群变性、坏死、机化而出现挛缩,如发生在前臂掌侧则表现为“爪形手”畸形,也称Volkmann挛缩;⑥愈合障碍;⑦压疮;⑧泌尿系感染;⑨肺部感染等。

6.急救

(1)抢救生命:注意有无颅脑、胸腹等内脏合并伤,首先抢救生命。

(2)包扎伤口:用现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如有出血可用绷带压迫包扎,若需止血带止血则应每小时定时放松1~2分钟,以免肢端缺血坏死。一般外露骨端不要进行现场整复,以免污染。

(3)妥善固定:可就地取材,对所有骨折和疑有骨折病人均应进行临时固定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以免进一步损伤骨折周围软组织,减轻疼痛,便于搬运。

(4)迅速转运:脊柱骨折病人应由3人分别托扶头背、腰臀和双下肢,平稳置于硬板上,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切忌背驮、抱持等方法。疑有颈椎损伤时,应有专人托扶头部并稍向上牵引,平卧后头颈两旁放沙袋等限制头部活动。

7.治疗原则

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理想的复位是解剖复位,即两骨折端接触面(对位)和两骨折端在纵轴线上的关系(对线)完全良好,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功能复位是两骨折端对位欠佳,但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不影响肢体功能,这种复位也是可以接受的。固定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8.骨折的愈合

(1)愈合过程:①血肿机化期:约需2~3周,骨折断端可达纤维愈合;②原始骨痂形成期:约需3个月,达到临床愈合;③骨痂改造塑形期:需要时间较长,达到骨性愈合。

(2)影响愈合因素:①全身因素: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②局部因素:A.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等;B.治疗或护理不当;C.骨折端血供不良,是最主要的因素;D.骨折断端接触不佳或分离;E.骨折断端感染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