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心脏骤停原因、类型和诊断

心脏骤停的原因、类型和诊断

心跳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前者如冠心病(最为多见)、心肌炎心肌病、心瓣膜病、心包填塞、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后者如如触电、溺水、药物中毒、颅脑外伤、严重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手术、治疗操作与麻醉意外等。但无论出自何种原因,均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冠脉灌注量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排血量下降等机制而导致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的类型

根据心脏状态和心电图表现,心搏停止分三种类型

1、心搏停顿心脏完全丧失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ECG呈一平线或偶见心房P波医学教|育网搜集。

2、心室纤颤心室心肌呈不规则蠕动,但无心室搏出。ECG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在心搏停止早期最常见,约占80%.

3、心一电机械分离心肌完全停止收缩,心脏无搏出,ECG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

以上三种类型,可互相转化,但其后果均是心脏不能有效泵血,故均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诊断

对心跳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果断,最好在30秒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搏(颈动脉或股动脉)动消失;

3、瞳孔散大;

4、呼吸停止或呈喘息样呼吸。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既可以确诊心跳骤停的发生。切忌对怀疑心跳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瞳孔散大虽然是心跳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且易受药物等因素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跳骤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