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刺灸法 > 正文

头针疗法/概述/操作方法/禁忌症

概述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颅针疗法,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的理论,在头皮划分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有关刺激区进行扭亏为持续、快速捻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是在传统的针灸医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为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本疗法1972年首见报道。经过近10多年的临床实践,医家对头针刺激区的定位、适应范围和刺激方法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实和发展了传统的针灸方法,并逐渐成为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为了适应国际针灸学交流和发展的需要,中国针灸学会组织专家多次研究讨论,按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方法,制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

基本内容

一、取穴方法

1.前后正中线:从眉心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2.眉枕线: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部侧面水平连线。

此两条线为临床上头皮针穴位定位取穴的标准线。

二、选穴原则

1.单侧肢体病,一般选用病肢对侧的刺激区。双侧肢体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内脏或全身性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

2.一般针对不同疾病在脑部的定位,选用该代表刺激区为主,还可根据兼证选用其他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如下肢瘫痪,除选用双下肢运动区外,还可配足运感区;上肢瘫痪又肩关节疼痛时,可针上肢运动区配上肢感觉区等。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选定刺激区后常消毒。

选用28~30号、长1.5~2寸的毫针,与头皮呈30°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然后缓慢捻转进针,达到一定深度。运针时只捻转不提插,一般以拇指掌侧面和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应在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5~10分钟,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应配合肢体功能活动,能提高疗效。

进针后亦可在主要刺激区用电针仪通电,以代替手法运针,频率200~300次/分,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天或隔天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周,再作第二疗程治疗。

禁忌症

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慎用头针治疗。

注意事项

1.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

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溢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如系脑血栓形成引起偏瘫,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治疗。

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认真检查每一针孔,有无出血和血肿。如有出血,则应用消毒干棉球压近针孔片刻,直到血止。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按语

头针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流行气血、促进血循、改善神经的传导功能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该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果尤为突出。而且头部一年四季均暴露在外,针刺又无任何危险性,故而既方便又安全。如患者需较长时间留针,可带针活动、工作和学习,均无不良反应。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